2015-06-18 00:00:00 作者: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端午节总是在我无限的期盼中不急不徐地姗姗来临!
我的家乡是苏北里下河的水乡,当端午节的芳香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虽是割麦插禾的农事繁忙“双抢”时节,但千百年来端午节的民俗乡风却依旧传承沿袭着。纯朴的乡亲赋予了端午节更多的意义和内涵,寄托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望。童年关于端午节最温馨的记忆, 就是蛋络子。那是传承习俗点缀装饰的小袋子,是避邪驱瘟纳福平安的吉祥物,更是小孩端午节最心爱的饰物。蛋络子是用五彩丝线编织的,网式形状,孔眼合适,能容放一只蛋,收口处下端荡漾着一束小穗子,使蛋络子更加协调精致。我姨娘聪慧手巧,是做女红的能手。每逢端午节,姨娘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编织几个蛋络子,色彩绚丽,手工精细,玲珑可爱。到了端午节,我们姨姊妹几人美滋滋地挂上蛋络子,小脸上充溢着过节的光彩。
年少离乡,此后的历年端午节就在异地他乡度过了。人到中年,又逢端午,胸口空空如也,没有五色丝线编织成的蛋络子,没有左右晃动的一个硕大双黄鸭蛋,心中竟有一份怅然若失的感觉。儿时的端午节,挂上蛋络子,才算是过端午节,才有了节日的那种快乐和愉悦。家里鸡鸭下的蛋,是要换油盐酱醋的,平日舍不得吃。但端午节这天,咬咬牙,也要挑上个大的鸡蛋、鸭蛋和裹好的粽子一起下锅煮。蛋一煮熟,我迫不及待地挑了个最大最圆的青壳双黄鸭蛋装进蛋络子里,挂在脖颈上,兴奋地走到村里的大街上逛荡炫耀,神气十足地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喜庆的蛋络子在初夏的阳光下,迷离着心醉的夺目色彩。鸭蛋在胸前晃来晃去,在彩色蛋络子的衬映下,晶莹剔透栩栩生辉。我把玩几天,也舍不得把鸭蛋吃掉,因为吃掉了,蛋络子也就成了一种摆设,不能在胸前挂了。
而今人到中年,不再有儿时企盼的心情,但蛋络子的节日喜庆仍然让我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