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3 00:00:00 作者: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姜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素描和水彩。可能是同事都觉得他画画得好,加上不苟言笑,天生就有“大师”的范,因此大家都叫他“姜大师”。我们叫,他答应,也不稍微谦虚一下。
常常会有同事请他画一张,“哎,姜大师,给我画一张像吧,把我画得酷一点。”他嘴上并没答应,但第二天,必定会把画好的像摆在那位的面前。你别说,他的人物素描除了画得像,而且感觉还给人物附了魂。有的人本来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请他画的,拿到画,虽然嘴上不停地赞美加谢谢,但这边人才走,那边就随手把画丢在了一边。有时候会被姜大师拾到,他“没心没肺”地又送到那位手上,叮嘱人家别把画再弄丢了,这可是熬夜画的呢。有时也会有他的学生请他画像,他也不拒绝,认真地画。
甚至还有走上社会的学生请他画。有个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现在已经是个体老板,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家里很穷,受到姜大师不少资助,他想回报一下,知道姜大师不会接受他的回报,便请姜大师为他办公室画幅画,装饰一下。姜大师画好了,老板要封五千元酬金给他,姜大师坚决不收。老板只好请他吃饭答谢,他爽快地去了。我理解,他这是不愿意让这个学生觉得欠他一份情。
姜大师一直任美术班班主任,他带的班用校领导的话说就是“班风正,学风浓”。学美术的学生大多文化课成绩差,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会比较有“个性”。按常理,要带这样的班,没有点“虎”劲是hold不住的。姜老师声音天然柔和,“狠”不起来。每接手一个新班,他都是不先讲话,当场画一幅素描或一幅水彩给学生看,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一下子就被“镇”住了。这就像很多影视枪战片里常见到的黑社会老大,镇住手下弟兄的方法就是当场“露一手”,“露一手”比说一万句都顶用。这种方法有效,但其实对于没有“长性”的学生来讲只能是一时管用,他的班能“长治久安”,说明还有其它手段。问他,他不说,问急了,才说,什么手段不手段的,在学生面前,不要把自己当作老师就行了。
他的学生确实也没把他当老师,都称呼他“老班”,或直接叫“老大”。虽然姜大师的脸老板着,却常常见到学生围在他身边有说有笑,有一种“粘”他的感觉。很奇怪,有的老师总是微笑着,学生却离他远远的。老师是不是真的爱学生,学生内心其实都能感受得到的。
姜大师没什么业余爱好,就喜欢看书。他办公桌上常见的几本又大又厚的美术专著,里面有他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迹,在这人心浮躁的时代,他却能静下心来啃这样的大部头书,没有足够的定力真的不容易做到。也许他书看得太多了,让人感觉到他对现实社会反应迟钝,喜怒都不形于色。比如他不会迎合别人,对别人的褒贬表现得很淡然。再比如他对单位的评优评先从来不争,把名利看得很淡,等等。作为好友的我,劝他读书不要读傻了,生活在现实中,应该“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否则就要处处吃亏,还会让人觉得愚。他问我,让别人觉得处处很精明,对自己究竟又有什么好处?我答不出来。他的这句问话,我觉得还真具有大师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