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9 00:00:00 作者:周 游 来源:今日高邮
——重读孙涛《龙城三部曲》和《龙族》
“被病”的日子,我重读了孙涛四十万字的《龙族》和近百万字的《龙城三部曲》。孙涛是我最敬重的当代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朱衣道人》《风流恨》《西部人鬼录》《重返伊甸园》《金融家》《龙城三部曲》《天龙盗宝》《舍利之谜》《云陶真人》《龙族》《麻雀》,中短篇小说集《不能停止的钟摆》,散文随笔集《人生隔夜茶》《闲话晋商》等。比较而言,我喜欢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龙族》和济南出版社出版的《龙城三部曲》。《龙城三部曲》由《龙迹》《龙碑》和《龙蚀》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这四部长篇小说真实地记录了龙城政治界、经济界、文艺界和新闻界发生的种种故事,给历史留下了一轴恢宏壮阔的当代都市风情动态画卷。
可以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当代都市文学能像孙涛这样把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偶然与必然的复杂微妙关系及其心态揭示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他不愧为“摄影大师”,在《龙迹》中平摇镜头摄下了当今种种文化人卑微的形象,并且巧妙地运用饱满淋漓的语言冲洗各自心灵的底片。龙城文化人在经济大潮中一个个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金龙大酒店老板那号发了大财的个体企业家不同,下海的文化人中,有的发财做起了外资企业的老板,有的触犯刑律进了公安局,有的陷入骗局而一筹莫展,还有评不上职称只好另谋出路的画家,靠抄袭而获取声名的诗人以及靠色相攀高结贵的女编辑等等。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文化人身上,物化的潮水正在冲溃他们习惯了的旧传统和旧秩序,人格的裂变加剧了金钱的分量。而权力一旦被金钱和色相腐蚀,所起的破坏作用更是造成社会悲剧的直接原因。在《龙碑》中,作者围绕拍摄电视剧《黄土忠魂》把镜头转向了影视界。一位企业家要给早已故去的县委书记文大龙立碑,一位当年的中学教师要给这位书记写电视剧。仅有拍摄广告片能力的影视公司,面对这部不成功的剧本和大笔的赞助,开始了以经济目的为主的拍摄过程。经理和女制片人的风流韵事,为获取名声的男导演和女演员的狼狈为奸,特型演员情场失意后的罢演闹剧,还有气功大师的种种骗局,使这部电视剧的剧组变成了散发着铜臭味儿的场所,真正的艺术与真正的气功一样在铜臭腐蚀下荡然无存。在《龙蚀》中,作者则把镜头对准了官场和新闻界。当年以造反跃入“龙门”,把持了龙城地委大权的那位地委副书记,与当前执掌法律大权而违法施淫的执法人员,他们正在走向人民的反面,成为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体内的蛀虫。诚然,这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我们这个社会监督体制尚未完备的因素。小说在为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为那些腐败分子敲响了丧钟。在《龙族》中,围绕龙城市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龙山乡开通了一条公路,与龙城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海外巨商在历史悠久的龙山乡投资而展开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巨商的投资之谜及其先祖与龙山乡的深远关系。小说中写了龙城的各类人物,有身居要位的领导干部,也有文化名人及普通民众,着重描绘了各类不同人物的心态、动态,及他们的不同欲望:食欲、性欲、名欲、利欲。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灵与肉的故事,从而揭露了社会各种弊端以及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
现代城市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存在。它们是全国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最集中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时代精神,也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最发达的地方。城市的发展又推动了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城市是社会文化的结合场所。政治家们在这里追逐权力,经济家们在这里积累资本,同时,城市也是文化人堕落的墓地和创造辉煌的殿堂。我们国家正在进入独特的社会转型期,物化的潮水已经漫进城市的高楼和深院。文化从来也不可能离开政治和经济而独立存在,文化人的窗口同样堵不住物化的潮水,文化人的精神领地,便必然在这种社会转型期,与其所在的城市和其他城市人一祥出现不安,从而在躁动和分裂中重构自己的人格。
综览《龙城三部曲》和《龙族》,就其思想意蕴而言,孙涛这四部长篇小说无不正面观照中华文化精神和这种文化培养的人格,进而探究人格在物化中裂变,在理想与现实的对峙中重构。中国现当代的文化人的历史,实在是在悲剧中扮演的角色太长了。过去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中,人格的裂变过程,导致了人格的萎缩。重构人格是文化人在经济大潮中面临的大事,这对现实中物化潮流也是一种冲击。龙城人都在经历着这一巨变。作者贴近时代生活的描写和批判,就使《龙城三部曲》和《龙族》更具有了独特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