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鞋类中,我独爱布鞋。
我小时候是穿着布鞋长大的。夏天穿单布鞋,冬天穿棉布鞋。布鞋在那时是家庭妇女们都必须用手工做的产品。妇女们平常将家里的破衣服、零碎布收集起来,裁剪好,洗干净,晾晒干,准备做鞋底布。糊鞋底布是比较简单的工序,将桌面或门板洗干净,上面洒一点水,第一层布铺贴在桌面或门板上,抹平,在布上涂一层糨糊(糨糊是用小麦面粉做成),贴一层布,再抹一层糨糊,一层一层地糊上碎布抹平,大概糊五至六层布,放在太阳下晒干,俗称“糊骨子”。裁剪时,事先用硬纸片根据家人脚码的大小剪成鞋底样式,再照着鞋底样式将糊好的鞋底骨剪成鞋底,叠八至九层厚,用粗针线固定好,然后就一针一针密密麻麻地用专用的鞋底线缝上,也叫纳鞋底。纳鞋底非常讲究,开始时沿边纳好定位,然后再一排一排地纳,针线密密麻麻非常整齐。有的妇女更是讲究,将剪成的鞋底布每一层沿边和最底层包上白布,这样纳好的鞋底非常漂亮。鞋底纳好了,就忙着做鞋帮,鞋帮一般都用新买的黑色的布裁剪成,最后请皮匠把鞋底绱好,用木制的楦头楦形。一双崭新的白底黑面布鞋就做好了。后来妇女们自己发明了明绱,明绱的布鞋穿在脚上大度漂亮。过去每到过年前,家家妇女都忙着做新鞋,按家庭人口一人一双新鞋做好,待过年换新鞋穿,意味着新年迈新步。那时大集体年代,妇女们劳动休息时、开会时和晚上都忙着一刻不停地纳鞋底。特别是姑娘们出嫁前两年就忙于做嫁鞋,有的做几十双,纳鞋底将手指头纳出了老茧。装上满满一箱子,才显得娘家厚实、气派,姑娘聪慧、灵巧、勤奋。
出生在农村的我,自然对布鞋情有独钟,我们一家穿的布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多少个夜晚,我一觉醒来,母亲仍在昏暗的灯光下纳着鞋底。那时布鞋成为我脚上唯一的使者,是其它任何一种鞋无法代替的。记得有一首歌有这么一句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穿在脚上柔软、轻便、透气、养脚,不变形、不走样。冬天穿棉布鞋既舒适又保暖,夏天穿单布鞋既透气又养脚,即使湿了更易烘干,最关键的是不臭脚。在那时,只是人穿,不见人卖,是真正的农村人家的土特产品。前年我过生日,我的妹妹亲手为我制作了两双纯白底黑色鞋帮的布鞋,鞋底很厚实。这是真正按过去手工工序制作而成的农家布鞋,我如获至宝。我这个喜欢穿布鞋的人,竟然也舍不得穿。
如果你在城市待久了,穿上一双白底黑帮的布鞋,就如同远离了夏日的烦闷与都市的喧嚣。你若配上一双素净的袜子,套上一件宽松的衣服,穿上一双新布鞋,这种返璞归真,定会给你带来舒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