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松江太守明日来”

2015-08-27 00:00:00    作者:周荣跃    来源:今日高邮

工作生活中,想要做好事,办成事,往往要能沉住气,胸有丘壑,沉稳淡定,不慌不忙,事缓则圆。而很多人不谙此理,炮筒子脾气一触即跳,眼里容不进沙子一不顺眼就怒,遇事光看表象,不问原委,急于作为。而急则生偏,偏则败事。古人有几则故事,值得我们省思。

先说孔子的弟子子贡一叶障目、瞎作为的小故事。有一次,孔子师徒困在野外,断粮七天,好不容易换来一点米,让颜回煮粥。子贡无意间经过灶房,竟看见颜回端着满满一勺粥先吃了起来。子贡很不高兴,颜回这小子当面君子背后小人。于是气冲冲地到老师那儿告状:“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子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子贡又问:“若是颜回会怎样?”老师说:“颜回不会这样。”子贡这才告诉老师,他看到的这一幕。孔子带着众弟子来到粥房,对颜回说:“颜回啊,我想要先用这得之不易的粥来祭祀,你来操办吧。”颜回摇头道:“不行啊,老师,煮粥的时候,房顶上有一块泥块掉到锅里扔了太可惜,所以我已经把污染了的那块粥吃了,这样还可以省出一个人的饭。但是这样的粥是不能祭祀的啊。”孔子听了,看了一眼子贡,就离开了。
无独有偶,林则徐年轻时性子急躁,遇事不称心就要发怒。他的父亲多次劝告,见效不大。一年林则徐将赴外地上任,临行前父亲给他讲了一个县官光凭热情判案,急于作为,后悔莫及的故事。从前有个县官非常孝敬父母,最恨不孝的犯人,判罪也特别重。一天,有两个人捆了一个嘴里塞着东西的年轻人来见官,说这年轻人是个不孝之子,不但骂他娘,而且还要打他娘,把他捆住后仍不停地骂,因此用东西把他的嘴巴堵着。县官一听,火冒三丈,立即吩咐重打五十大板,把那年轻人打得皮开肉绽。这时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进来,边哭边诉道:“求求青天大老爷做主,刚才有两个强盗来抢我家的牛,我儿子一个人打不过两双手,被强盗绑了去,不知弄到哪儿去了。请求老爷赶快替我找我儿子,我就只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儿子呀。”县官这才明白,原来打的就是个孝子。真是一时性急,判错了案。
相比之下,明朝人赵豫的做法则令人学习。他遇事不慌不忙,似“不为”实“有为”。他在出任松江太守时,深入察访,因事制宜,政绩斐然。每当看到前来告状的人不是什么急事时,便会对他说道:“你明天再来吧。”开始大家都为此笑话他,所以也就有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然而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一般来打官司的人,往往都是因为一时的愤怒,经过一夜的冷静之后,可能就会心平气和了,或许会听从的众人的劝解,不再起诉了。因而也就平息了很多无谓的纷争。“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太守赵豫之所以能举重若轻,宽厚放达,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作出了高明决策。也只因他不贪图功利,不追求所谓的“办案率”,不急躁不浮躁,才做到了简约而又高效,留下了“清勤和缓”的千古美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