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暴雨过后,雨过天晴,天空飘着淡淡白云,太阳在片片零散的云彩中时而露出笑容,时而羞羞答答躲在云层里,难怪人们常说一场秋风一场凉,阵阵自然秋风吹拂在身上,那简直就是一个字“爽”。气候怡人,很适宜到野外活动,我在几位钓友的相约下,乘坐毛老板私家车前往马横公路一砖窑厂附近野河里钓鱼。
同行们都说: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泥巴。为了赶时间,随同的王先生请我们在街头面店里每人吃了一碗阳春面,一只水煮蛋,一根油条,一碗豆浆,外加两只菜包子当中午饭,又到一家鱼具专卖店,购些打塘子用的鱼食和钓饵。
汽车经过三十五分钟行驶,稳稳地停靠在路边,下了车各人携带钓具直奔野河边。
我是老法子传统钓法,用手竿七星浮单钓,打塘子用的是菜籽饼,掺拌些大米,钓饵用的是蚯蚓。同行们就讲究了,时尚钓具,一根竿子上千元,玩抬钓双钩占浮,个个背只钓箱,钓箱里放着各种鱼喜爱吃的商品饵(鱼食),主线子线几团,大小规格的双钩放了十几排,还有其它的附属工具。钓友们都嘲笑我的钓具落伍了。
各人选好钓点,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上的钩线投向远处找底,经过反复地调整浮标,确定好钓点,再把鱼食投到水底下,就等鱼咬饵上钩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浮子看,不到一支香烟的工夫,有位于先生大声疾呼:有鱼上钩了,有鱼上钩了,快来帮忙。大家丢下手中竿,匆匆忙忙跑过来相助,因他用的主线细,鱼在水下经过几个来回挣扎,一条约三斤重的鲤鱼已浮出水面还是挣脱跑了,于先生一个劲地在跺脚悔恨,大家也为他感到惋惜,在野河里碰到一条大鱼,真是难得。
大家回到钓位后,有的抽烟,有的喝水,有的吃零食,但每人双眼都睁得大大的,眨都不眨盯着浮子看。我放下手中鱼竿,沿着又宽又长水又深的河向东望去,水面长满了水花生、浮萍、水草,莲藕叶漂在水面上,几只小青蛙坐在叶片上不停地发出咕咕的声音,小蜻蜓落在莲藕叶上,随风左右摇摆,享受大自然美景,莲藕叶下不断地冒出大小气泡,静下心来透过清澈见底的水,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下游动。田埂上长满了绿豆苗,齐腰高的绿豆苗,在阵阵风吹下前后点头,仿佛有什么话要对我这个陌生人讲。就在一片绿油油豆苗随风低下头时,我发现眼前不远处有个小男童手持一根竹竿不停地伸向河里,“他在干什么?身边有没有同伴大人,才多大的个人,跑到荒郊野外来干什么,万一掉到河里怎么办?”我拨开豆苗疾步走过去,见他上身穿件黄背心,下身套条短裤头,短裤头已掉到肚脐下,光脚丫子穿双粉红色的运动鞋,鞋带是用黑布条系的,细嫩的脸蛋黑黝黝的,全身除了有布遮挡的外,没有一片白的。他见到我这个陌生人并不拘谨,很有礼貌地扔下手中钓鱼竿,一双小手在背心上擦了擦,转过身来对我笑眯眯地低着头一言不发,我上前右手摸着他小小的平头问道:“小朋友几岁啦?”“九岁。”“就你一人来这里的?”“嗯。”“这是你家的菜地吗?”“不是。”“你一人跑到这儿来干什么?”他指着地上钓鱼竿说:“我是来钓鱼的。”“一个人来不害怕吗?”“不怕,我常来。”我把他的竹竿捡起来一瞧,哟,挺专业的,传统钓法,七星浮,尼龙线,鱼钩是用大头针做的,上面还钩着半条黑蚯蚓。“这鱼竿是你自己做的吗?”“是爷爷给我准备的。”“那你爷爷呢?”“在家,病了,睡在床上。”“那你奶奶呢?”“奶奶在家看爷爷呢。”“他们知道你到这儿来吗?”“知道。”“那你爸爸妈妈呢?”我话音一落,小孩低头不语,过了好大一会工夫,才吐出真情: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妈妈跟人家跑了,丢下我不管了。正说着,走过来一位中年男子,也是来钓鱼的,他驻足下来,望着小孩指着说:“小东西,你怎么一人跑到这儿来,就不怕有人把你拐走。”他调头对我说:“这小孩是我们村的,我认识他,我们两家住一前一后是邻居,这孩子生下来时间不长,妈妈就跟人家跑了,唉,没妈的孩子命真苦。”这时已到吃中饭的时候,我从鱼具包里拿了两只菜包子塞到男童手里,他有点不好意思,低声低语地说:“现在我不吃,带回家跟爷爷奶奶匀着吃。”多懂事的孩子,我流泪了。
在我再三劝说下,九岁钓童收拾好钓具,背着空鱼篓,朝他家方向走去,我看他走过三家鱼塘一家虾塘,穿过六条圩埂,越过四条横沟,跨过三道缺口,又过一道水泥桥,进了砖窑厂附近的村子里,他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才放心地回到钓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