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8 00:00:00 作者:徐琳琳 来源:今日高邮
中国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有其代表性吃食。北方春节包饺子,南方灯节下圆子,端午前后裹粽子,中秋团圆吃月饼。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开始于唐朝,发展至明朝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传统月饼就品种而言有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五大品种;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就馅心而言,更是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虽然月饼的口味跟随时间变化万千,包装身价也一涨再涨,但是它的形状始终是圆的,它寄托的美好愿望也从未有变。
我10岁以前家住乡镇,镇子距离高邮比较远,镇上销售的月饼90%出自本地的国营食品站。在那个地沟油还未流行的年代,食品站的师傅舍得放油放糖,能够烘烤出色香味俱全的月饼,品质上丝毫不逊于麒麟阁的月饼。有一种规格的月饼,我印象格外深刻。这种饼形状扁扁的,尺寸很大,直径大约有25cm,订做的话可以更大,当地人叫做团圆饼。团圆饼的外围裹着一层层加了酥的面皮,里面装了由糖、猪油、五仁、红丝绿丝和在一起的馅,每只都被塞得满满的、抹得光溜溜的送进烤箱。叮地一声,伴着香气的月饼就可以出炉了,热腾腾的被等在一旁的人们一抢而空。到食品站拿货的除了小卖部店主还有单位的人,当时镇上每家单位中秋节都发月饼,按人头给一人一份。中秋节没有假期,人们会早点下班,拎着团圆饼走在回家路上,脚步是急急的,连打招呼的空都没有。
爷爷家的院子本来挺宽敞的,后来因为他嗜好养花,西墙砌了花坛,南墙搭了花房,院子变得拥挤,以至于中秋敬月亮要在花丛中完成。吃完团圆饭,我们小孩帮忙抬四张杌子搁天井里头,拼成一张小桌子。爷爷拿盘子装上团圆饼、菱角、芋头和石榴在桌上摆放整齐,剩下的事就是等月亮爬到可以看得见的地方,点起蜡烛和香,祈求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借着月光,我看见点着的香冉冉升起烟柱,没能保持多久就被清风扰得四处飘散,卷进花丛中,与桂花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倒是分不清谁比谁香了。
敬完月亮后,爷爷叫我们先不忙走,他把团圆饼小心地切成6份,一个子女带走一角。每年看着爷爷固执的样子,我都莫名其妙:老年人规矩真多!月饼又不是稀罕物,小叔家住高邮,一路颠簸恐怕没到家饼就碎了。
不过我们已经有八年没尝过这么好吃的团圆饼了,我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珍惜月饼寄托的感情,里面有爷爷不偏不倚的关心,和他对每位子女平分的爱。可惜终是晚了!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今年的月饼怎么处置我和老公已经想好了:一份送给这边的爸妈,一份带给那边的爸妈,一份我们自己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