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游黄山

2015-10-08 00:00:00    作者:张永锋    来源:今日高邮

清晨五点从酒店出发,到达黄山景区北大门时已近七点,本想早早上黄山,却在等索道时花费了大约三个半小时,遭遇了今年以来景区客流最多的一次,后来听导游说这一天景区内至少有四万人。黄山就在脚下,却迟迟上不去,让人心里不免有些烦躁。等坐索道上山后,已经十一点多,黄山尚未开始爬,体力已消耗不少,让人兴致大减。

上山后,先看了飞来石,据说为《红楼梦》中所提到的那块大石头。又走了几里路,来到光明顶,黄山第二高峰,不禁想到《倚天屠龙记》中的光明顶,山顶游人如织,人山人海,而对面的天都峰风景颇为秀丽。到达光明顶时,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等从光明顶下来,到达白云宾馆时,雨渐渐变大,有的游客找地方避雨,也有不少人冒雨游玩,兴致不减。我先在白云宾馆休息了一下,然后跟着大家往迎客松走去。一路上道路崎岖,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林沟壑。山顶上,峭壁上,奇松千姿百态,怪石嶙峋。黄山处于烟雨笼罩之中,仿佛笼上了一层轻纱,又像是一幅水墨画,显得朦胧、梦幻。

等到达莲花峰时,雨霁天晴。薄薄轻雾从山谷中升起,随风飘移,渐渐又汇在一起变成浓雾,而对面的山峰,群峰争奇竞秀,时而清晰可见,时而若隐若现,时而浓雾弥漫。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对面的莲蕊峰近在咫尺,清晰可见,峰顶巨石耸立,山顶上零星分布着青松,四周悬崖峭壁,悬崖石缝里长着一些杂草。过了一会儿,又被浓雾笼罩,只能看清山的轮廓。又过了一会儿,浓雾渐渐散去,只剩一层薄薄的轻雾,仿佛一个娇羞的少女,又如一个超凡脱俗的山中隐士。放眼远望,刚才还清晰可见的天都峰,如今已完全被浓雾笼罩,云天一色。如果不是看到身边的游人,还以为不是在人间呢。过了一小会儿,天都峰的左边露出了一小部分。又过了一小会儿,山顶旁边有了亮光,可以隐约看到山顶。渐渐地,浓雾散去,可以隐约看见山的轮廓。又过了一会儿,山渐渐清晰,山谷间的云雾也散去了许多,但依然云雾缭绕。又过了一会儿,山顶上雾已散去,天都峰又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显得挺拔、秀伟,而整个过程不过持续了七八分钟。最让人称奇的是,天都峰左边依然阴云密布,右边却是蓝天、白云,再加上绿树、青松、奇峰、怪石、流动的云雾,让人惊叹不已。清人吴应莲《黄山云海歌》云:“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揖随波漾。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涯心震恐。山尖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黄山云海,现在才大饱眼福。

到达迎客松时,已经快下午五点。当年徐霞客游览至此,曾写道:“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自小就听说过迎客松,如今近距离观察,心里颇有几分激动。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至今树龄已有1300余年。其一侧枝桠伸出,上部枝叶平密,树冠如盖,下部有两大侧枝展向前方,犹如一位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姿态雍容俊美,苍劲挺拔。黄宾虹曾有诗赞曰:“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旁边青狮石上刻有“一览众山小”“风景如画”“不险不奇”“胜景”等字,有篆、隶、楷、行四种书体,与迎客松相映成趣。迎客松前游人众多,设有栏杆,游客拍照需排队。一开始时景区只在出口处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后来又在入口处安排了一个,但仍不时有人翻过栏杆。当我从入口排队,走到工作人员身边时,正好又有几名游客翻过栏杆,工作人员一边摇着头,一边无奈地说:“素质啊!素质啊!”我想,文明旅游光靠游客的自觉是不够的,还应有一整套的措施,应让文明旅游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离迎客松不远的玉屏峰壁上有一个摩崖石刻群,刻有“江山如此多娇”“黄山第一处”“云海奇观”“奇松怪石”“云海大千”等字,有楷、行、隶等书体,大多没有落款,有的写得雄浑大气,有的瘦劲挺拔,有的圆融厚重,有的潇洒飘逸,风格多变,为黄山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

天渐渐暗了,虽意犹未尽,却不得不下山。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仿佛在诉说着我心中的不舍。等从玉屏索道坐缆车下山后,回望黄山,山顶云雾缭绕,感觉从仙界回到了人间,又仿佛做了一场梦。我是多么希望这个梦能够做得长一点啊!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