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这个季节好寂寞

2015-10-26 00:00:00    作者:戚维定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的重阳节,我曾陪着父母尝重阳糕,唠家常话,而今年,我则少了一位亲人。

往年的这个季节,我总有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与大哥一起陪父亲洗澡。父亲到了晚年,患有老年痴呆症,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平时的生活起居,主要有母亲和妹妹照料,而洗澡,只有我们兄弟能够担当。每到周日下午,兄弟俩用一辆三轮车带着父亲,一路前行,一路看风景,到了浴室,帮他脱衣褪袜,搀进浴池,洗头、擦背、打香皂,扶到淋浴下慢慢地冲洗,沐浴后,兄弟俩给他更衣穿戴,忙得不亦乐乎。通常情况下,父亲都是默默地配合,有时会突然地抬起头,冲着我们出神地看,认真地回忆,然后笑着说,你们也来洗澡啊!每次往返的路上,总会引来邻居、路人羡慕的目光和由衷的赞叹:“这老头,真有福气。”彼时的我们,心里流淌着的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和自豪。洗澡,成了父亲晚年最惬意的事情。

早年的父亲,随伯父漂泊到上海谋生,打零工,做杂事,学鞋匠,数年里风风雨雨,忍饥挨饿,受尽了艰辛和屈辱,直到被国企招收为工人,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1962年,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退职回乡支援农业生产。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不谙农事的父亲,起初要付出比农民双倍的努力,才能挣足男劳力的工分,但他无怨无悔,含辛茹苦地与母亲一道,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

1978年,上海落实退职人员回厂政策,父亲毅然选择留在农村,周围亲戚朋友包括我们做子女的都不能理解父亲的这个决定,而父亲则淡淡地说,国家要安排那么多回城的人,不容易啊!再说,我在农村已经习惯了。

改革开放后,父亲先后将两个儿子送到军营,报效国家。不善言辞的他,叮嘱儿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干,别想家。”

三年前的深秋,八十一岁高龄的父亲,一不小心,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他在一个傍晚散步时,由于迷失方向,沿着公路从车逻跌跌碰碰跑到了邵伯附近,家人万分焦急,四处寻找,幸遇江都好人李国连叔侄深夜开车将他送回家,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无私救助老人的大爱真情,引起了省、市和本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连续报道,也给予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启迪和教育。

父亲走了,六十多天前匆匆离开了我们,永远离我们而去了,“相望各一涯”。每周,我总想起一件事,没有做也没法做了,现在才深刻领悟到 “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深意。这个季节好寂寞,失去父爱的日子好寂寞。父亲,我们永远想念您!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