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种瓜

2015-11-02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家乡各生产队曾辟出过地块专门用来种瓜。瓜的种类较多,主要有西瓜、香瓜、菜瓜、白瓜、南瓜等。

种瓜要请师傅。当时到我们家乡种瓜的都是些北方人,家乡人叫他们瓜侉子。家乡人把自己家乡以北的人称为侉子,如山东人,就叫他山东侉子;家乡以南的人叫蛮子。所谓南蛮北侉。请了师傅,就得听师傅的。师傅说,啥时做垄下种,啥时施肥、压藤、打岔,生产队长就派人在师傅指导下干这些活。这些充满技术含量的活,以前没有干过,干的人觉得挺新鲜。

有师傅的技术指导,种瓜得瓜,并且种啥瓜都有大收获。因为生产效益是要与师傅分成的,瓜侉子能不卖力吗?那时种瓜,目的不是改善口味、调剂生活,而是弥补粮食的严重不足。“瓜菜半年粮”就是当时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教会徒弟打师傅。请了几次师傅,自以为已经掌握了种瓜的那一套,以后种瓜不再请师傅。自己摸索着种瓜,但一季种下来,产量严重滑坡。侉子种瓜重在打岔,下手很狠,如一棵瓜秧只留一两根藤蔓,这一两根藤蔓的生长过程中还要抹除赘芽、掐头等,其余的藤藤蔓蔓、丫丫叉叉全部去掉,毫不可惜。自己种瓜呢,舍不得掐头打岔,以为瓜藤越多结瓜越多,让瓜藤肆意疯长,把地皮盖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瓜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肯长呢!这样的经验教训是要摸索几年才得到的。瓜侉子“使坏”(保守技术),只让你如何做,不告诉你这样做的道理,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生产队大面积种瓜的历史也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种瓜也有危险的经历。种瓜、看瓜要提防蚊虫叮咬,要当心毒蛇危及性命。有一年,我们家乡就发生过毒蛇咬人致人死亡的悲剧。外乡人到我们家乡种瓜,被毒蛇咬了,当时缺医少药,又不会自救,不几天,就去世了。现在想起来,还唏嘘不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