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6 00:00:00 作者:于 川 来源:今日高邮
镇国寺在运河中间,这几年,香火渐旺,吸引了不少善男信女。我下午来到高邮南渡口的时候,发现渡轮上就我一个客人,摆渡人是个戴着墨镜的中年男人,要我再等一等。我正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听到岸上有人问船主,对岸可不可以到镇国寺。我想,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再一望他脖子上的单反相机,我就明白眼前这个同渡者,一定是外地来的摄影爱好者。
又等了一会,仍不见来者,船主怕我们着急,便开动机器,向对岸驶去。很快我们便弃舟登岸,快步向书有“镇国寺”牌楼跑去,牌楼背后有四个字“来此作甚“,让人一时有点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正望着这几个字发呆,那个同来的摄影家已在牌楼下进入工作状态了。我不便打扰他,就自顾欣赏普渡桥上的佛教字画以及分别挂在正门两边特大号的芒鞋竹笠。
普渡桥上游人渐多,有成双入对手持苹果机的青年男女,也有白发苍颜亦步亦趋的老年夫妇,还有说着方言的外地游客,大家不约而至地出现在这里,仿佛是冥冥之中受到佛祖的安排,要大家放下一切,明心见性。
走过普渡桥头便是镇国寺主体建筑,天王殿外是伫立莲台、手执玉瓶的南海观士音菩萨巨型雕像,随时接受芸芸众生的合什朝拜。底座上关于镇国寺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楷书勒刻在黑色大理石上。千年之前,唐僖宗的弟弟举直禅师,舍弃红尘富贵,在高邮建寺修行,终了一生。千年以来,香火不灭,经历届政府部门修缮扩建,一直矗立于河心岛上。
走进天王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笑口常开、满脸欢喜的大肚弥勒佛,两侧的四大天王,怒气冲冲的造型则不免让人发憷,穿过大殿是大雄宝殿,叩拜之后来到旁边的文殊殿看到不少佛书,见有《了凡四训》便恭请袋中,预备回去焚香拜读。
天王殿后身是青砖砌成的镇国寺塔,数了一下,有七层,历经千年风雨,传曾遭雷击,后经修旧如旧,有南方大雁塔之美名。在纷纷拍照留念的人群当中,我发现了同船过来的摄影家,他也注意到我,不禁相顾而笑。
正流连于古塔廊庙之间,忽接到大姐来电,问我身在何处,何时去苏北医院治病。我接完电话,看天色已不早,便在余晖里来到渡口,踏上轮渡,手扶栏杆,望被夕阳染红的河面和渐行渐远的镇国塔,不禁想起白香山的诗句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