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小聚

2016-01-14 00:00:00    作者:朱德金    来源:今日高邮

周四晚上,有朋友在微信中发出邀请:“周五晚上小聚一下。”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欢呼:“哈哈,有吃的了!”有体贴:“不要太浪费噢!”有表决心:“一定提前抵达!”我因出差刚回来,看到邀请就苦起脸回道:“已两整天不在家吃饭,也想吃家中的饭菜,就不去了。”有人立刻揶揄道:“是想师娘了吧!”有人则发出警告:“八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外出吃饭,我一直有抵触之意。一桌菜,好看的多,对胃口的少,不少菜都没人动筷子,简直是暴殄天物。在酒桌上,你敬我,我敬你,形式大于实质,想想都让人厌烦,一不小心,敬错了顺序,说不定有人还有想法,落得里外不是人。一顿饭,总有人姗姗来迟,吃一次可能要花几个小时,说是浪费生命一点都不为过。向来,我对吃请是能推则推。
邀请人适时开口:“大家都约好了,就差你一个!”不得已,我很文艺地分享了一个链接:贾平凹的《辞宴书》。我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借用该文中的表述:“老兄,今晚的饭局我就不去了。”群里顿时安静下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刚上班,就有人在门口截住我,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数落我:“就你特殊,就你有情况,最难请的不也来了……”面对责难,我还能再说什么,这顿饭无论如何也得去吃了。
冬天的夜晚来得早,不到六点,天就已全黑,街边的路灯都在尽职地发射着桔黄色的光芒。还没有电话来催促?我不觉有些疑惑,打开微信,才发现有人不到五点就开始发问:“何时去?”有人答:“现在。”又有人说:“走起。”又落单了!原来大家早就过去,我还在傻乎乎地等人请呢!
就餐的地点离单位很近,当街烧炒的那种,等同于大排档。我勿忙赶去,娇小的老板娘立即说:“在二楼。”顿了一下,又笑着说:“你不来,我给他们就只上了三个菜,也刚吃!”走进房间,我看到桌上显得十分空旷,没有茶水,没有饮料,更没有烟酒。桌中央摆放着三种菜:一大盘撒满青蒜的猪头肉,一大碗菜绿笋白的烧杂烩,还有正在酒精炉上烧着的一大盆浸满红色辣油的毛血旺。菜不多,升腾的热汽倒不少,朋友们的热情似乎更高:有人在夹菜,有人在吞咽,有人在谈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满足。
看到我进来,大家都停止了动作,不同的声音响起。有邀请:“快坐!”有责怪:“来这么迟!”有询问:“忙什么事的呀?”任何客套在这里都显多余,在这简陋的房间里,我看着大家毫无做作的表情,触摸着他们来自内心的真诚,感受着朋友间浓浓的情谊!
我在空位坐下,同时也放下外表的矜持,放下所有的繁文缛节,像小时候一样,拣着自己中意的菜海吃起来。老板娘陆续又端上来几道菜:胡萝卜烧羊肉,排骨萝卜汤,韭菜炒卜页。在这中间,大家还不停催促:“饭呢,快点上饭!”等到饭正式上场,大家已经开始吃得少谈得多。
有谈教育的:“湖南一学生在办公室把老师刺死了!”“这么恐怖!?”“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受不了批评挫折。”……有聊交通的:“去南京从哪儿上高速好?”“从仪征上和从高邮上,过路费相差并不大。”“路越修越多,让人越来越纠结。”……有聊前途人生的:“小汤,今年你研究生还没考呀?”“工作太忙,明年再准备吧!”“哎,人生就这样消耗在‘明日复明日上了’”……
不知不觉间,吃饭变成了聊天,听着他们天南地北不着边际的交流,没有算计没有功利甚至也没有形式,这种久违的感觉在什么时候体验过?是上学时同学一起用餐?是过年时家人一起团聚?是在路上和驴友一起同行?突然,我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与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林语堂等人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的聚会,一壶茶一碟花生米,纵论天下事!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吾辈岂敢和大师想比?
然而,大师们没有见过微信,微信时代正在实现着前辈们的梦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