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五十自寿

2016-03-14 00:00:00    作者:朱玲    来源:今日高邮

到了2016年我就五十岁了,我大吃一惊,揽镜自照,满脸细纹密布,两鬓如染冰霜,体态腰围大了一圈,只能对着满柜琳琅满目的服饰长吁短叹。亦不能熬夜了,九点多钟就哈欠连天,关掉灯躺下睡觉,反而翻来覆去睡不着,坐起来看书精神又不振,常常折腾至两三点方入睡,有时甚至大睁着眼一夜不眠。戴了二十多年的近视眼镜,忽然某一天要摘去眼镜方能看清书刊上字。没来由地喜欢起大红大绿明艳的衣祆,嫌黑衣老气。和邻居唠叨起家长里短没完没了。见到难得见到的老朋友、老同学不再谈徐志摩、冰心的阳春白雪,不再比钱多钱少、职务高低,而是老公、孩子的衣衫学业,血压血脂血糖的指数,哪里有便宜货卖的俗事。见人总是一团和气,好好好,是是是,不再意气风发,伶牙俐齿。有人跑来告诉我,某人背后说你什么,一笑置之,随他说去,又说不掉一块皮一块肉。不再拼命琢磨,吃不下饭,呕半天气。

五十岁了,不再使用高压锅,从早到晚守着炉子,只为煲一锅浓汤;花三四个小时,只为熬一罐粥,然后电话呼朋引伴,高谈阔论,分而食之。如今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仔细倾听身体各部位发出的语言,并与之对话,注意灵魂是否与身体分离。怕哪天身体坐在那里,灵魂早已离身。怕死得要命,身上哪块地方不舒服了,立即上医院,找医生,不把医生问烦了,决不罢休。拿到体检报告,一切正常比刊登一篇文章还要欣喜若狂。

可是无论世事怎么变迁,时光怎么抛人,仍有些至纯至真至美至善的东西漏过光阴的指缝,落入掌心。

母亲病重的时候,我家里家外,工作单位,忙得昏天黑地,不知日月星辰,忽略了母亲的心,有时人虽在母亲身边,心却惦记着家里和单位。母亲有几次对我欲言又止,我总以为有的是机会,却因此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缺憾。如今父亲八十五岁高龄人,我无论再忙,都要抽时间去看他,和他聊些过往的事,聊到开心处,父女常常开怀大笑。

总能发现同事美好的闪光点,并通过文章表现之。名利对我如浮云,写稿不为名利,只为释怀。

不争一时的长短,满心慈悲。买菜时,看到如我母亲般的小贩,脸上手上紫红色的冻疮,在那儿叫卖,不会一毛两毛地斤斤计较,总觉得价格不贵,常攀谈数句,还不乏哲理。她们会告诉我买菜要买当节的菜,那是自然产物,不是违背天意的催熟果实。

五十岁生日那天早上,我站在熙来攘去的人行道上,对着人流忽然顿悟,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头百姓,人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体验人生,人之间是平等的。

还喜欢躺在阳台的躺椅上,让明媚的阳光洒满全身,眯缝起双眼对着太阳,与宇宙作一次心灵的沟通。或者搬把木椅坐在院子当中,捧一杯香茶慢慢啜饮,看微风把杯上的热气吹得婀娜多姿,热气让风显形,想我就是那风,我在哪里啊,是上帝让我借这身皮囊显形吧。

越来越不想出人头地,只觉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喜欢古人这句话啊,“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