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回忆我的父亲

2016-04-04 00:00:00    作者:濮文定    来源:今日高邮

听老辈们说,我的父亲出身很苦,刚满八个月,爷爷就客死他乡。以后就由我的奶奶带着他和两岁大的姑姑一起艰难地生活。那时家里穷,每到农闲我的爷爷都到江南去打短工,主要给大户人家罱塘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粮食开销,还可以赚钱添置些棉衣过个年。终因积劳成疾,过早离世了。

父亲从小就很聪明,各种农活都在行。虽然只读一年私塾,加上后来自学,也能读书识字。庄稼活更是里手。庄上大户人家每在农忙前就早早地约我父亲去帮工。并答应用牛、船、车(水车)换工。这对于没有大型农具的小户也很划算。父亲天生一双巧手,身板子又好,不论男人活的挑挖耕作,还是女活的栽割手工都拿得出手。父亲的人缘好,谁家有帮忙的事他都鼎力相助,庄上人没有不说好的。

父亲虽然是个农民,却做了一辈子的基层干部,刚解放时就干互助组长,也曾在低级社和高级社任过职,但干得时间最长甚至是一辈子的职务就是生产队长,直到六十五岁。父亲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晚年的身体也很健康,也不见什么头疼脑热,更没有住过医院,终年八十八岁,米寿。回老家安葬时,全庄的人都自发地站在桥旁、场头、田埂上翘首盼望,那场景让我非常感动,也为父亲骄傲。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却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父亲的手巧。那时农民种田大都赤脚,是舍不得穿鞋的,穿的也只能是草鞋。父亲打草鞋可称是绝活。所谓草鞋就是用稻草(秸秆)编制的鞋子。他打的草鞋耐磨、跟脚,样子又好看,酷似现在的凉鞋。他做事精细考究,把稻草配上碎布条,搓成股编织。先织鞋底,再前后配上耳子,耳子是麻线的,可系带子,穿着不打脚,舒适。他手脚快,一晚上能打好几双,墙上挂了一大串。有自己穿的,也有送人的,还有上门讨要的,他都不吝相送。他还能编蒲鞋,冬闲时穿的,样子像现在的布鞋,有圆口的,有“两片瓦”的,如果在鞋里面插上软鸡毛就叫毛窝子,就是现在的棉鞋了。他还别出心裁地翻新,用木板做鞋底,前后掌打上木楞子,在雨雪天穿,防潮又防滑,类似现在的雨靴,雨雪天出门方便极了。稻草扎窝子又是一绝,什么睡窝、站窝、坐窝都有。睡窝是给婴儿用的,椭圆形,中间穿木棍隔上下两层,底下置火炉取暖。现在看不到这种炉子了,当时很普通,家家户户都有。炉子大多数是瓦的,也有铜的,都有盖,通气。燃料是草木灰烬加粗糠或稻瘪子,火,很安全的,只要定时翻拌、添料,暖气是源源不断的。站窝是圆柱体的,大一点的小孩用,也是分上下层的,下面火炉供暖,小孩站在上面可玩耍。母亲陪伴左右,一边做针线活,一边逗小孩玩,很温馨。坐窝是给老人们扎的,有坐垫,有靠背,可供暖,样子酷似现在的单人沙发。现在条件好了,商品极大丰富,消费又新潮,这些只能成为历史,化作记忆。

父亲善良,为人正直,敢讲真话。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同村的陈某遭人揭发,说他是个汉奸,参加过自卫队,与新四军交过火。在当时真像一颗爆炸的重磅炸弹,村里人都懵了,叽叽喳喳地议论,“没听说过呀?”如果真的这样,那他就是历史反革命,是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为此,他多次遭到批判斗争。他申诉无门,几次轻生。他知道,这是要株连下代,“永世不得翻身”的。我父亲认定“莫须有”,是个冤案,多次为他辩解、作证。有人劝父亲说,作证是要担风险的,弄不好还会株连自己,被戴上“阶级路线不清”的帽子。父亲不为所动,不改初衷。事情前后闹腾了几年才算“调查终结”,还他清白。

我家桥南边住了一个“知青组”。他们都是城里的孩子,学生,十七八岁,是响应号召到“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天父亲路过他们知青组,听到屋里有哭叫声,进屋一看,只见那小伙子肚疼得在床上打滚,头上满是汗。父亲二话不说背上小伙子直奔医院。医院在镇上,离我们家有两里多路,父亲那时也是近六十岁的人了,奔到医院的时候,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连推门的力气都没有了。经诊断是急性阑尾炎,立即住院,做了切除手术。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坐在病床边陪护他吊水。知青组的几个小伙不知是在田里劳动,还是外出逛街溜达,直到此时,才匆匆赶到医院,父亲也才离开回家,到家时,已经点灯了。

不知怎地,有时会梦见父亲,他还是那样,身板硬朗,慈祥,手中像干些什么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