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1 00:00:00 作者:夏 涛 来源:今日高邮
——读姚正安《中国的脊梁》
我一直把姚正安的散文写作定位在“随兴散文”类上,他的散文总是随兴成文、随心成章、随笔成篇,虽没有宏大叙事,也看不出精心构筑,却是漫不经心浑然天成,通晓明畅文理相映,他算是文章高手。
近读他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的脊梁》(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更是文笔流畅、叙事生动、脉络清晰、情感充沛、谋篇布局精心、取材详略得当的倾心倾力之作。我读后有三点感想。
一是“我写我爱”。这是本记录“高邮好人”的书,是本颂扬“先进人物”的书,更是一本励志书。作者挚爱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受雇受托而写,纯粹出于作者的自我所爱,爱作品所记述的人物,爱人物经历的故事,作者用自己常年写作所积累的经验,用心用情来抒写他想表达的这份爱意,用文字塑造作者心目中矗立的一个大写的人。文中浸润着泪水,从作者得悉主人公去世的消息起,到他一路采访到的所有人,无不是满含热泪、流着泪水、泪流满面、乃至痛哭失声,向作者追叙往事,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是以一腔真爱,涉笔成章,从而感动读者。
二是“记忆”。作品主人公已经离世,作者用真情和爱心来追忆一个鞠躬尽瘁的工业企业家,写出了作者与主人公交往的深刻记忆,写出了采访对象对主人公的深情记忆,包括作者为写好这本书南下广东东莞、西行新疆石河子,寻着主人公曾经远走的足迹,一路追踪打捞记忆,凭着记忆的力量,抒写了一曲对逝者的赞歌。
三是“一种生活”。作者写的是一个不平凡人的一种生活,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一种生活,一个创业成功者的一种生活。他把这个可以大写的人、值得歌赞的人、受人尊敬的人的一种生活,用文字凝结成篇章,推到读者面前,拉近了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能体味到、感受到一种不为常人所经历的一种独特的人的独特生活。
其实,我的这三点感想,均源自于姚正安先生已经先后出版的三部散文集的书名,从《我写我爱》《记忆》《一种生活》,到《不屈的脊梁》,一共四本书,构成了他截至目前的写作成果。要说《不屈的脊梁》是他自己作品中的脊梁,支撑起他的全部创作成果,我也不算夸张地说,《不屈的脊梁》也是高邮非虚构类文学作品中的脊梁,是高邮近期文学作品的支柱作品。我说这话的理由是,这本书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