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3 00:00:00 作者:姜烽 来源:今日高邮
读书的时候,老师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个人背靠“山”、面朝“水”,那必定是幸福的!山的巍峨自不必说,平日里,我们更多能感受到的是母亲如水般温软的爱。母亲总是那么絮絮叨叨,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出门时,她会说:“骑车记得戴手套,外面冷!”回家后,她会说:“饿了吧,今天炖了鸡汤,快点来喝!”睡觉前,她又会说:“书别看了,先睡,要不明天头疼!”想到这些,脑海里就像被记忆这部投影机上的胶片投射了一般,一幕幕往事竟清晰地在眼前浮现了出来,唉!转眼,母亲离开我已经十三年了。
这十三年,我在忙碌中度过,工作、结婚、生子……可是,我一刻也未曾忘记过母亲,索性就让自己的记忆之马脱缰而去吧!
记得7岁那年,家门口的那条小河里摇过来一艘破旧的小渔船,船上是一对衣衫褴褛的老夫妻,看样子是打渔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很是好奇,便跑过去,想一探究竟。这时母亲正好提着竹篮来河边洗菜,看见我们在河边伸着脖子看,就喊了一嗓子,“干什么呢?”我们都吓了一跳,回头瞪了她一眼,接着又转过头去。就在这时,船里探出了个白发苍苍的脑袋来,只见那个面容枯槁的老女人颤巍巍地说:“大姐姐,行行好吧,我和老伴都病了,强撑着摇橹,鱼也没弄到几条,断粮两天了,都快饿死了。”我们都怔住了。母亲赶忙招手示意我过去,我飞奔到她面前,她要我立刻回家,到米缸里,拿量升量满满一升米过来,我得令立刻回家,取来了米,她直接对我说,“你去,把米送给老奶奶。”听了母亲的话,我便把米送了过去,那人哆嗦着手从我的小手间接过装满米的量升时,连声说着“谢谢,好心有好报”之类的话,我幼小的心里突然生出了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待我接过空的量升回到母亲身边时,她告诉我,“人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尤其是年纪大的、可怜的人,这是做好事!”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记住了这些话。多年后,我突然发现,课本上讲的“同情”,佛经上说的“悲悯”,新闻上宣扬的“善良”,不正是这样的行为吗?感谢母亲在我幼小的心田种下了这颗善良的种子。
19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只身来到了陌生的扬州城,一根电话线成了我和母亲沟通的唯一纽带。每到周五,我都会拿起电话卡,跑到校门外的公共电话亭里去和母亲通话。电话里,她每次都开开心心,要我不要牵挂她,说她很好,并要我不要不舍得吃东西,不要着凉。其实,我心里知道,从我11岁起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她,此时,浑身是没有一处不痛的!那么多年,她很少喊疼,在我面前总保持着开心的状态,哪怕她也知道我是知道她是强撑着在跟我说笑的,这或许是坚强的乐观主义精神吧,但我更觉得这是伟大无边的母爱!
21岁那年4月的一个清晨,寝室里的电话响起,这部时常被谈恋爱的同学霸占着的电话,只有这个时段是清闲的,它却这样不问时段地响起,搅得室友们很是烦躁,突然,接电话的室友喊了一声,“烽,你的电话!”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仿佛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果然,当我在接起电话的时候,电话里传来的是叔叔低沉的声音,“你妈身体不好,你快回来吧!”放下电话,我便抽泣了,寝室内鸦雀无声,我默默地把东西装进包中,无力地走出了寝室,一个要好的室友走出来在我的肩头拍了拍。等我到了家里,等待我的是母亲冰冷的躯体,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如泉涌。
“头七”回家,邻居大婶告诉我,“你妈前段时间跟你爸吵架的,我们没见她这么火过,后来才知道,你爸准备用去年卖稻的钱给她看病,她坚决不肯才吵的。她说,家里困难,这钱得留给你上学用。”我的心再次像被刀子狠狠地剜了一下,对于一个病人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啊!为了儿子,她可以连命都不要,在这个世上,除了母亲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是再没有别人了。
此时,耳畔似乎又响起了阎维文的歌声,“不论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