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张椿年的衣食住行

2016-06-06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一说到老板,人们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宝马豪宅、锦衣玉食。在高邮企业界,已故优秀企业家张椿年,应该说是重量级人物,也是一位大老板,可是,在他三十年企业一把手生涯中,其生活绝对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阔绰,那么奢华,似乎很抠,抠得让人难以置信。

作为老板出于交际需要,行头上讲究一点,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张椿年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件是超过200元的,照样走南闯北,登堂入室,照样与国内顶级企业谈判,照样从外国人手里接过订单。一位港商朋友曾劝他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张椿年说,衣服不在于多好,而在于干净熨帖。他两个女儿成家后,每到年节都主动为父亲买几件新衣服,他不拒绝,但很少穿,他说好衣服穿在身上不自在。在厂里都是工作服,外出都是普普通通的衣服。从服饰上,你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其与一家年产销数亿元的老板联系起来,俨然隔壁的大叔。

张椿年年轻时得过一场大病,怎么说也应该吃得好些。这只是人的惯常思维。张椿年在吃上非但没有好些,而是比一般人还差些。在家里是粗茶淡饭,夫人说从没有为他搞过特殊化。招待朋友客商也是以家常菜为主,以舒适为标准,从不上山珍海味,胡吃海喝。他说,招待人尽心尽情很重要,再好的饭菜,虚情假意,适得其反。每次出差,不是吃自带的鸡蛋、烧饼、面包,就是吃路边上的大碗面,奢侈一点是盒饭,与他出差的员工苦不堪言,但口服心服,老板能这样,我们凭什么不能。一次,他与厂里的一位年轻人出差英国,居然扛了一箱子方便面到飞机上,害得那位年轻人羞得满脸胀红。七十岁后,为了照顾他,妻子陪他出差,但他从来没有一次好好招待妻子,仍然是自带干粮,或者是大碗面。妻子知道他的秉性,见怪不怪。

人常说,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这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吃既然是马马虎虎,睡个舒适觉,总不过分吧。可是又想错了。可以这么说,他一生出差无数,从国内的大都市,到国外的名城古堡,他没住过星级宾馆。他住过街道招待所,住过路边小客栈,住得最好的是一百元一宿的快捷酒店。有一次到上海与深圳商人谈业务,人家住的是上千元一晚的五星级酒店,他惊讶得直吐舌头。对方问他住哪儿时,他用手一比划,人家以为老板不会住得差,七不离八也是四五星级的酒店。谁知那一晚他住的是街道招待所。很多人想不通,一天奔波下来了,住在好的宾馆里,舒舒服服多好。有人说他贱,也有人说他傻。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住宿一张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行了,住昂贵的酒店,瞎作钱,才真贱真傻。

张椿年刚到元件六厂的时候,厂里没有车,出差都是挤汽车。后来厂里有车了,他从不让司机接送,自行车或电动车,每天行走在家与工厂之间。自己用车一律付费。有一次他的妻子乘厂里的便车去上海,他还付了一半费用。他坐飞机与常人不同,更与一般老板不同。他都是选择夜里的航班,说是折扣低省钱。从新疆到高邮,动辄十多个小时,往往次日凌晨才能到家。当日一早,他准会出现在厂里。年轻人尚且不济,何况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呢。老师们劝他,家里人心疼他,可他依然如故,风里雨里,日夜兼程,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2013年他的飞机票打折后就是20多万元,他走了多少路,省了多少钱,吃了多少苦,不是清清楚楚吗?老同事们看不过,很认真地对他说,你七十多岁了,不比以往,要爱惜自己。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夜里坐在飞机上也是休息。

朋友们,听到这里,您一定以为我是在编故事,编一个不食人间烟火、高大上的英雄故事吧。您错了,这些就发生在张椿年身上,有他的同事作证,有他的合作伙伴作证,有升达集团蓬勃发展的实绩作证。您可以到升达集团走走,与每一个熟悉他的员工们谈谈,他们准能向你讲出几个远比这些更精彩、更动人的故事。张椿年的一位老同事,曾经的副总发自内心地说,因为张总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出差也从不敢铺张,从不敢乱花一分钱。这叫什么,这就叫润物细无声,这就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您想知道他的住房条件吗?说出来,您可能更加不信。七十岁前,夫妇俩一直住在电子公司的职工宿舍里,七十平方,设施简陋。七十岁后,才搬到大女儿家。

有人不禁要问,张椿年的钱哪去了?企业改制前,他拿的是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不高,上有老下有小,靠着夫妇俩的工资,不紧着用,可能敷衍不了。企业改制后,收入高了。钱去哪了?他帮助困难职工,帮助孤苦儿童,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们,他们家是高邮慈善之家,用于慈善事业百万元之巨。

也有人说,穷庙富和尚,工厂再穷也不会穷了老板。他的同学也曾这么想过。一些外地回邮的同学,常常是张椿年接待,他们原以为是从厂里支出,直到张椿年去世后,大家闲谈起,才知道,每次接待都是张椿年自掏腰包。

张椿年对企业的财富有自己的认识,工厂是社会的,是职工的,不是哪个人的,任何人都无权滥支乱花企业一分钱。钱要花在发展上,花在职工们需要的地方。一位职工手术康复需要一台设备,张椿年出资十多万元,购买一台,供其使用。一个职工犯法入狱,厂里默默地资助其孩子学习,张椿年说,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在家庭就在,希望就在。

张椿年多次对班子成员说,共产党员不是符号,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一种约束,必须把党章铭记在心,落实在行动上。要别人做的,党员干部必须先做;要别人做好的,自己要带头做好;只说不做,少做多说,说了也是白说。要用自己的言行,带领职工在加快发展上着力,在奉献社会上用功。

衣食住行,看似小事,但小事折射的是大境界,体现的是大智慧和大道德。张椿年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细微之处自律,成就了升达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传奇,也成就了自己清清白白、坦坦荡荡的君子人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