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回忆的味道

2016-06-20 00:00:00    作者:晏震宇    来源:今日高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爱上了回忆,越来越爱咀嚼这回忆的味道。为此,我一度怀疑四十不到的自己是否提前老年化了,直到一天,单位的一位领导对我讲,回忆是对生活的过滤,我才若有所悟。

小时候,同父母亲在远离老家的地方生活,父亲在单位上班,母亲一人忙于日用杂货店的生意,很少能顾及上我。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每到岁末年关,母亲就格外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她从未吃过一顿完整像样的除夕团圆饭,也因为这,我不爱同父母亲在店里过除夕。一到放寒假,就吵着要回老家,因为那里有一帮同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有疼爱我的爷爷奶奶,有会张罗、做得一手好菜的二伯父。回老家过年,才有年的味道,才能满足自己对年的那份期盼。

二伯父是一位部队转业军人,在城里的水利局开运输货车,在我父亲兄弟四人中,他的性格最为温顺,为人最为忠厚,也最富有童心,大家庭中的老老少少都很喜欢他。每到岁末,他都会在城里买上好多菜和烟花,有时干脆开着标志性的绿色解放牌大货车直接到母亲店里带上我回老家过年。为此,小时的我很爱听汽车喇叭声,那时候农村汽车很少见,一旦有汽车喇叭的声音,必是二伯父无疑了。这一份惦念无形中也被转化为晚上躲在被窝里做开汽车的梦了。

个子不高、平时话不多的二伯笑起来很憨厚,俨然像个大小孩。对朋友、熟人,他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以至于许多熟人、朋友不是托他带点货给远方的亲朋,就是请他买点地方稀缺的土特产,有时为了购到朋友想要的东西,他甚至不惜多绕路,在大街小巷转上几个小时,还从来不收人家半点好处费。在他离世多年以后,凡是熟识他的人谈起他,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这一点也成了他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

二伯父懂得生活,只要不开车,他都会独自或者同朋友喝上几杯。因为做得一手好菜,每年除夕,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我们孩子帮不上,他会一边忙一边看我们玩,有时则会递过一只从笼中取出的包子笑着问:“肚子饿不饿?”“慢点吃,小心烫着。”到了晚上,爷爷、奶奶、我和二伯一家五口人则围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至今清晰地记得我十岁那年的除夕夜总共做了十三道菜,这也成了我后来回老家过年对父母亲讲的最好的理由,成了我以后人生岁月中忘不掉、丢不了的话题字眼,“十三道菜”也成了我家年夜饭固定的规格。

吃完年夜饭,还有一个我们孩子喜爱的项目——放烟花。在那个经济不算富裕的年代,烟花算得上是过年的奢侈品了。极具童心的二伯父每年总会花上一点钱为我们带回各式各样的烟花,和我们一起放、一起看。

烟花灿烂却短暂,就像二伯父。四十五岁的他,一天夜里突发心肌梗塞,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回想来,不知这是否也是他爱和我们孩子放烟花、看烟花的缘故,生命如烟花,美好却短暂……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