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致缪真义君

2016-07-22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一个宁静谐和的小城,人们相处之间常常弥漫着一种温情,让人难以释怀。市一中缪真义的为人为教,就是涌动在温情长河里的一朵浪花。

30年前,他大学刚毕业,在当年的红旗中学教语文,做班主任,全方位地关心学生学习、爱好,引导他们成长,我不认识他,一件小事却让我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那是一篇署名“红旗中学高二(2)班”的学生给我们《珠湖》的投稿,那篇叫《秋日私语》的文章很有文采,且表现出一定的艺术素养。我便特地去学校询问,缪老师一看字迹,很快叫来一位女孩,名叫王健,一脸清秀,一脸阳光。据后来了解,班上文气很浓,有人爱好得入迷,这与缪老师“随风潜入夜”的滋润显然是分不开的。一位有着责任感、使命感的青年教师,不经意间,播撒了文艺的种子,有时往往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以至他们的一生。

事情过去了30年,我已经把它淡忘,缪老师却记忆犹新。尤其让我惊讶的事,他还记得我鲜为人知的往事。缪老师列举了我的简历,还提到我做语文教师时一学期做过15篇作文,且详批面谈,那是我坚持作文教学的一种理念:文心雕龙贵在思,笔下生花功在练。

文联成立至今,已到30“而立之年”。在“我和高邮文联30年征文”活动中,真义老师的《那一年的秋日私语》,勾起了我的许多思念、联想,有些也是我们的共识。

小城文坛、各种群体是团结、友善、热心的。有人戏称某人是支“大笔”,但决不会奢望成为某一方面“旗帜”,大家是业余的,爱好、专注只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已。

有心人都在发挥自己的专长,努力向既定目标前进,为文化高地培加厚土。坚持叠加推出精品,能成为硕果累累的作协、文联一员,固然很好;只要我们努力,即使平平,也无怨无悔。

我和真义、王健等侪辈走在“阳光荆棘载途”的路上,思接万千,自如挥笔,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许我们的文章谈不上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但为人为文能够为小城文坛增添色彩,为人们心头送去“小温”,吾感足矣!

衷心谢谢真义老师对文联的关注,对我的关切。

遇事记住初心,事在人为。人走自己路,只要主义“真”。

以此与文友共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