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太公发家

2016-08-22 00:00:00    作者:朱玲    来源:今日高邮

太公是我母亲的祖父。

听母亲说,太公很小就被他父母送到小镇的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杂货店里人来人往,内中不乏有一些走南闯北的顾客。太公是个有心人,一来二去他就跟一位安徽的商人混熟了。这位商人是个牛贩子,很有钱。太公初生牛犊不怕虎,十八岁就只身一人北上将安徽的大黄牛贩到江苏来卖,狠赚了一笔,但吃的苦也难以与外人道也。

牛力大无比,太公却瘦削精干。牛是有牛脾气的,对于不熟悉的人拉它,往往是不情愿的,有时不是人牵着牛走,而是牛牵着人走,太公就拼命咬牙顶着,贩一趟牛到家,人要躺床上歇十天。牛贩回来,不能及时卖掉,就得砌牛棚圈着。太公一人赤足在荆棘丛生的湖边劈材造棚。牛棚搭成,为了防止有人偷牛,太公就吃住在牛棚里。有一回,太公睡着了,被冲栏而出的牛当胸踏上一脚,吐血不止,请了好多郎中调治,卧床静休一年,方能下地走动。

好了以后,不能贩牛了。就到镇上红香店做伙计,不久学会做香,升为大师傅,薪酬颇高。

做香是有秘笈的,一般人学不来。红香店有专人出去收集大量木头锯屑,将锯屑用磨盘磨成碎屑,拿筛子筛去粗粒杂物,细粒拿到太阳下暴晒,加入檀香、沉香、麝香等香料拌匀,再用细筛过滤,筛下的精细粉末,用粘合剂粘成团状,最后用刀切成各种形状的香。据说,做香的关键全在香料加入的比例。稍有偏差,做出来的香就会大相径庭。太公却能将这个比例拿捏到恰到好处。

在香店干了十年,有了一定的积蓄,太公辞职出来到乡下老家造房置田。他砌的房子是一所极高极大的四合院,外面一转平房环绕。人住在四合院内,平房则是磨房、舂房、酿酒房、伙房、柴房、稻谷房、农具房等劳作囤积之所。其规模在当地首屈一指。亦买了几亩田地,刚好够家人劳耕享用。太公很巧,除了干农活,磨豆腐、舂粉、酿酒、做粉,只要他看人做过的活计,样样会做。这些食物家里从没断过,除自家食用外,亦分赠乡邻。

太公心善,每天天一亮他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院门、屋门,将走廊上一口硕大的缸贮满自家酿的米甜酒,让乡邻及过往行人饮用。每月望朔还在院子当中放一粥锅施舍给穷人。一进腊月,他就带着伙计们开始做年货。酒酿三大瓮,豆腐点三水缸,粉做五大篮,连做三天年蒸,院子里放四张八仙桌,上面堆满了馒头、年糕、粉团等,让周边贫苦的乡人自行索取,不收分文。

晚年,太公不怎么参加体力劳动了,只督促教育儿孙们辛勤劳作。吃过早饭,他必得抽着旱烟,到处巡视,看看儿孙们有没有偷懒耍滑的。太公走到哪儿,长旱烟袋是不离手的。看了约摸一袋烟的工夫,他必得回到屋里点烟。他点烟是要回屋里用一种特制的艾绳点的。

端午时节,太婆带着儿媳们去河边采集下大批艾条,放在太阳下晒软后,将艾条搓成绳,然后盘成一团团。每天早上,太婆将一团艾绳搬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抽出一端用绳子系在桌腿上,而后点燃,室内立即云烟缭绕,芳香四溢。太公抽烟及家里点香均用之引燃,一团艾绳可燃一整天。

1940年新四军在当地打鬼子,太公的房子挡住了新四军进攻的视线,要求太公将房子拆掉。太公二话不说,将他辛苦半辈子准备留给子孙的房子全部拆除。另择地砌了两处茅草房子分给两个儿子,他同大儿子住。拆下来的房子的中梁极粗,一人合围不过来。他和太婆做了寿材。那两口棺材高大威武,恐怖森然。太公将两口棺材放在西厢房里,用两床破棉被盖着,每年加一遍油漆。

太公不求闻达于仕宦,惟期心净以自安,只埋头做事,过日子。解放初期,当地有一位颇为活跃的乡绅据说是跟国民党有瓜葛,被解放军枪决了。而太公却一直安然无事,直到1959年八十一岁寿终正寝,心满意足地躺在了那口棺材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