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虽近处暑,但天气仍十分炎热,骄阳似火,酷热难挡。八月二十日上午,临泽中学1966年初中毕业的二十九名男女同学来到了母校重逢相聚,走进教室,相互认识,有一直相处熟悉的谈笑风生,有一直五十年未谋面的则像路人一般,猜、辨、讲什么表情均有。女同学贾志清又白又胖,穿着连衣裙,一副富态。男同学邱盛斌认了半天,都未说准,后告诉他:“我是贾志清。”才恍然大悟,喊了起来:“50年不见了,我哪认得咯。”
理所当然,聚会座谈由当年的班长柏广清同学主持。柏班长50年前离校后一直在家种田,历经坎坷。现承包30多亩农田,住在川青老家,吃着自家种的蔬菜,网一撒可尝野生杂鱼,儿女各有事业,倒也悠哉乐哉。有一点他非常满意,现在农村享受各种惠农补贴政策,每年可领到一万多元资金。柏班长开宗明义,介绍聚会筹备情况,后动情地说:“今天我们是同学聚会,没有贵贱,没有贫富,下面各自介绍情况,每人三分钟,挨住说,一个不少。”要说介绍十分有趣,有的说:“我是乡村医生,‘澡堂子灯笼天天挂’,为老百姓医治头疼脑热。”有的说:“不怕你们笑,我是道士,测字打卦看风水,走百家门,吃百家饭,但是经过考核由民族宗教部门发证的‘正式’道士。”有一位同学,非常动情地说:“40年聚会我没有参加,因我那时十分困难,现在难日子到头了,儿子大学毕业考上了飞行员,现当了机长,和小孩定居青岛。”说着说着竟淌下了热泪。大部分男女同学讲述中,以帮助子女带小孩含饴弄孙为主。史洲海同学的介绍引起大家的一片笑声。他说:“报告大家,我现在是退休教师,上午锻炼身体,买买菜、烧饭,下午‘掼蛋’,偶尔‘炒锅’。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不仅有了第三代,还有了第四代,重孙子三岁,重孙女6个月。”直爽的陈林祥同学大声说道:“你是我们班上的史太爷。”整个教室笑声朗朗。郭洪飞、房士杰同学还朗诵了事先准备好的诗词,字正腔圆,刹是有趣。
轮到我发言,我先讲了两段题外话,大家却听得很认真。题外话之一,是根据负责此次聚会活动的班长分工,有十几个同学由我负责联系,且不说找号码、联系之艰难,还好总算都联系上了,除有两三位生病不能赴会而外,均答应来参加,但当天有好几位并未来,究其原因有的完全可以来并无特殊情况。我说,应当珍惜啊,人生不过一瞬,五十年后聚会不容易啊,还会有一个五十年聚会吗?题外话之二,是同学之间要相互看得起,谁都不要瞧不起别人,古人云“穷不过三代”,像某某人四十年聚会时不愿来,今天来了很高兴,激动得流泪了,家庭富裕了、生活幸福了。只要你家风正,教子有方,再穷的家庭也会富裕起来。我发言虽然超过了三分钟,但赢得了阵阵掌声。
情况介绍结束,柏班长沉痛地告诉大家:“自40年聚会以后,班上已有三位同学因病离世,大家对他们的去世,表示哀悼。”一下整个教室又沉浸在肃穆气氛之中。还是我喊了一句,拍照片吧,才调节了气氛。在学校明德楼门口,“欢迎66届初中校友回母校”的霓虹灯横幅下,大家分三排站好,八位女同学将班长柏广清拥于正中,在各色鲜艳的夏装中,平时一身农装的班长来了一个“老来俏”。难怪他用自家的农三轮分两趟送女同学去宾馆吃饭时那么喜气洋洋。
中午聚餐,又是一个高潮。洒至酣处,不知谁提议:“唱歌吧。”徐智兰、薛义泉同学唱起了《逛新城》,尽管词断断续续,但音质不减当年。高惠铭同学唱了一段革命现代京剧《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我则为大家唱了一段老淮调《贫下中农一条心》。服务人员看到三桌同学都是当爹爹奶奶的人了,在这里“疯”,感到好笑。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也。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饭后大家告别,互相叮嘱最多的是保重身体。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下次再聚不能等十年了,最好五年。”“是的,应该五年。”大家纷纷赞同。我说,没有一个好身体一年也不行,大家珍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