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给女儿的一封信

2016-09-06 00:00:00    作者:朱德金    来源:今日高邮

 亲爱的女儿:

你好!
刚放暑假时你就和我说,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要请各位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你说这项作业就由我这个做父亲的来做。你把我们这个家庭的分工看得很清楚,凡是学校要求家长做的,你基本上都安排我来做,而穿衣吃饭之类的生活琐事,你基本上只向你妈妈汇报。对于你布置的任务,我一向是很积极完成的,但这一次,我犹豫了。因为写信,对于我来说,确实有些生疏了,现在我更习惯于通过语音或短信来和人沟通交流;还因为要说的话太多太多,一时也不知从什么地方说起;我还怕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写的句子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这一封信一直拖到你开学前的一天才动笔。我希望这一封信,除了完成你布置的任务,还能给你的暑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不知不觉间,你已经在大学学习了两年。这两年,也是你走出我们这个家庭,自己在外独立生活的两年,现在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还记得2014年的开学季,我和你妈妈是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地送你到南京上学,妈妈把你的行李查了又查,就怕遗漏了什么;你也是对我们万般依赖,从未独立生活过的你不停地埋怨我们,为什么不在南京找一个单位工作。听到你这样的话,我内心充满愧疚与无助。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尽力满足你的要求,但这一次,做父母的真的无法完成你的心愿。我想,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他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子女的要求,更何况我们只是一个小地方的普通人。我们终有老去的一天,将来你就是我们的依靠,如果现在事事都靠我们,你怎么成长?狠狠心,我们将你一个人留在了南京,同时也留下了我们对你的深深思恋。你不在家的每天,我们都要看你的QQ空间,远距离地感受着你的喜怒哀乐,从照片里讨论着你的变化:晒黑了,衣着时尚了,变得秀气了……可以看出,你已经顺利地融入到那所城市里。
两年的光阴不知不觉间流过,你在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园里成长着、完善着。我发现你对学习更感兴趣了,你不停地和我们唠叨自己的成绩、绩点,你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你参加了普通话测试,你考取了汽车驾照……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大二这一年,你担任了花艺社的社长,你成为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的志愿者,你参加了江苏大学生赴美国文化交流团……你变得关心我们,你到美国买了一部苹果手机,我本以为是留给你自己用的,但你却将它送给你妈妈,而你却仍然用着自己的小米手机;当得知我游泳都不戴耳塞时,你说这样不行,容易得中耳炎。你知道吗,我听到这样的话,心底是多么地畅快!
都说父母是有保质期的,我相信,我们就属于过了保质期的父母。这两年,你变得成熟、自信,肯与人交往,我们缺席了你这种变化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今后我们注定还要缺席你更多的成长过程,我们一家人只能在时间的某个断面才能相遇在一起,比如暑假。这可能就是所谓父母子女的宿命。在这个假期中,据我观察,你的一些小毛病还有很多,亟需改进。比如,你基本属于“肉食动物”,对果蔬缺乏必要的兴趣;比如,你喜欢熬夜到三更半夜才睡,而空气清新的早晨却是你的睡眠时间;比如,你常常捧着手机,无怨无悔地做着“低头族”;比如,你对“葛优躺”情有独钟,在家中,床和沙发是和你接触最多的两件家具……这些毛病,并不仅仅是你所独有,可能也是你们这一代人所共有的。对这些现象,我深深地感到忧虑。什么是成功?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更有人说,只有身体健康才是最终的成功!这也是你在填高考志愿时,我引导你学医的原因。相比其它专业,学医要苦一些,但离最终的成功也要近得多。现在一些基本常识你比我更熟悉,我就不多嗦了,将来可能是你要对我们多嗦了,说实话,我其实还是很期盼那一天的。
台湾的龙应台女士曾和她的儿子合写过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内容就是母亲与读大学的儿子之间的来往书信,里面既有儿子的困惑,也有母亲的看法,还有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的探讨。他们就是通过书信的沟通,把两代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避免因为距离的遥远而让亲情有所淡化。著名的还有《傅雷家书》等,都属于这一类,你有空可以看看。我和你妈妈不如龙应台、傅雷们的才气与水平,但我觉得,我们的心情和他们是一样的,我们也可以和你书信交往,一个月写一封信,哪怕是两个月写一封,只要你愿意写,我们就是再难写,也一定会回信给你。
明天你就要开学了,新的一学年在等着你。我相信,有你的不懈努力,你的进步一定会更大!
记得抽空给我们写信!
                                                        爸爸
                                                    2016·8·26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