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0 00:00:00 作者:赵新 来源:今日高邮
对于湘西的印象,首先来自于电视剧、电影里的情景:山大林深土匪多,觉得是一块蛮荒之地,日子过得清苦而又提心吊胆的。其次来源于沈从文的作品:山歌、背篓、吊脚楼,更多的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今年八月底,我去了张家界,去了凤凰城,终于走进了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
说到土地,事实上有土的地,在湘西是十分金贵的。在去永顺猛洞河的山路上,看见了路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欲见江山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可见土在山里人眼里是多么重要,而我们这里随处可见泥土,尽管也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标语,但谁也没有当一回事。就像下雨了,山里人用盆、缸等器皿去接,而江淮地区的人们任其流淌一样。其实,平原的土是山地流淌冲积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有土有水的平原,不应该忘却无土无水的高原和山区,更多的应该是回馈。有了土,才有了植被,有了庄稼。山里人在山凹有土的地方都种上各种各样的庄稼,以果腹、以生计。有一句“视金钱如粪土”,现在想来有些不太妥帖。在山里,有钱是买不到土的,但可以用有限的土里长出的庄稼去换钱、换其他生活必需品。山里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土,金钱不如粪土。在湘西就连地名都多用“坪”字,意思是山凹里有土的平地。在平地上可以筑屋安居,可以种庄稼生计,屋子少则一户人家,多则三五户。如果有了三五十户就成为小村或小镇了。住在山凹里的少数人家,日子过得比较寂寞、单调、清苦,但不缺乏色彩,门口摊晒着刚刚摘下的金黄玉米、火红的辣椒…….几只鸡或只把狗悠闲散着步,也不问外面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偶尔见到门口坐个老汉或老妇,个头不高,满脸皱纹,落寞中透出些许无奈和淡定,仿佛大山外面已经不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走出大山打工闯荡的年轻人。这些老人,他们也年轻过,也发过雄心,翻山越岭到外面闯过、打拼过,但终究成功的并不是多数,失败了回到山里的老家,就像我们受委屈、受挫折后,首先想到的是母爱的温暖和家的温馨。至少家里还有老屋、还有几分薄田的,有了山、有了土地,就不会饿死。
沈从文是从湘西凤凰走出的文化名人,如今已成为凤凰乃至湘西的骄傲。不仅仅如此,也是中国的骄傲。我开始并不知道这个老头,而是家乡出了一个文化名人,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他写的《受戒》已被美国教课书录为必读作品,他就是汪曾祺。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学生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的本领一定了不得的。于是循着这个脉络,结识了沈从文,才逐步领略了沈先生的湘西风情、人文情怀,知道了沈先生一路走过的风尘及坎坷,知道了沈先生笔下的“翠翠”“巧秀”“贵生”“当兵的”“货郎”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从张家界荷花机场坐汽车去凤凰城,要有五六个小时的路程。出了张家界往西南方向走,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窄,还不停地颠簸。这是一条编号为209的国道,当地人把它叫做“官道”。据说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空降的物资就是由这条路运进内地的,沈从文也是从这条路走出湘西的。虽说是国道,仅有10米左右宽,而且还坑坑洼洼的。在山里筑路确实不容易,一路上有好些穿山隧道,想当初,打通这条运输线不知要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凤凰虽是个古老的小镇,如今已成为湘西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了。沈从文笔下的古镇被现代楼宇包围着,古街两边被酒吧以及各式各样的商铺占据了,与其他被开发后的古镇相差无几,几乎是一个模板刻印出来的。沈从文的故居在一条小巷子里,巷子两边的小卖铺子,有卖香辣豆腐的、卖姜糖的、卖纸扇的、卖乐器的等等,很是热闹。如果沈先生早知道家里这么热闹、繁华,恐怕就不会走出凤凰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沈从文了。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说得不一定准确。按照沈从文先生自己的说法,当时走出凤凰,走出湘西,是受了“五四”余波的影响,苦苦思索了四五天,决定要自己掌握命运。照这样说来,沈先生没有留恋小镇的安逸,而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去了。难怪在沈先生受了那么多的挫折后,依然光彩夺人。一个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定会不同于寻常的。
在凤凰,苗族人占大多数,汉人成为少数民族,但大街上真正穿着苗族服饰的人并不多。偶见几个老汉老妇,拿着苗族的饰品或特有的当地物品向游人兜售。凤凰雕塑下,有一帮苗人拿着相机出租苗族服装,为游人拍照。我遇见了一个老妇人,清清爽爽的一副苗家打扮,头巾盘得高高的,坐在石凳下绣着苗族的荷包。一问才知已经83岁了,令我有些吃惊,如此高龄还做出这般精细的活,在我们这里,早就在家里养老享福了。更多的苗家人已经与时代合拍了,衣着服饰随潮入时,大街上根本就分不出苗汉了。曾经把苗人分为“熟苗”和“生苗”的苗疆长城,依然挺立在凤凰城内。所谓“熟苗”是接受朝廷管辖有户籍的苗人,可以得到安抚和照顾,而“生苗”是驱赶、打击的对象,倍受歧视和凌辱。尽管一堵墙隔阻了苗人的视线,却隔不住苗人相通的心,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段城墙早已失去了原先的意义,淹没在历史的青山黄土中。
就在城墙头上,有三个盲人琴手,其中两个人拉的是板胡、一个人拉的是二胡。尽管游人如织,尽管市井的声音噪杂,他们专心致志地拉着他们心中的曲,仿佛这世界只属于他们三个人。每一个心中都有着自己的世界,虽然盲人看不见光明和色彩,但他们用异常灵敏的触觉和听觉来感受、来描绘他们心中美好的世界。不信,你听,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不正是他们美好的期盼吗?!正如我带着许多的期盼,走进湘西,走进被大山包围着的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