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0 00:00:00 作者:冯长征 徐霞 来源:今日高邮
贵州人热情,驱车几小时去机场相接,这让我们此去为学习特色小镇的同行者倍感温暖。因为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的需要,我们特地选择了黔贵之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镇作为考察的对象。行程紧凑直奔主题,匆忙之间本还有些顾虑,这种行色匆匆的考察到底有没有成效?
踏上黔贵高原的土地才知道,适才云端弥漫的想象都是多虑,山水之间的城镇,浓郁的氛围,以及人们脸上如花的笑靥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些问题。我们选择考察此处,本因黔贵历史悠久,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质,是想在同样具有厚重历史的城镇之间找到挖掘自身资源、培育彰显特色这个“神秘路径“的现实答案,用他山之石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的脚步在行走中解决了内心的疑问。
安顺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不过现在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这种变化自然同许多城市的发展一样,都在日夜兼程地赶路,但似乎在安顺这种变化又有不同。那就是人文环境的变化,让自然环境的青山绿水显得更加明亮与安闲。一下子就看明白,这个地方虽然也走得很快,但却不是行色匆匆,顾此失彼,而是伴着青山绿水一路潇洒,一路飘逸,脚步一点都不慌乱。其实生态发展并不那么神秘,一个地方的发展,能够把群众的家园当作自己的家园,把千秋万代的福祉当作自己的使命,那就不会眼睁睁看着青山绿水被毁而无动于衷。至于说特色,其实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大的智慧,你所有的恰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若舍本逐末去学人家到处建起高楼大厦,遗憾的往往是别人的特色你既学不来,又生生将自己的特色给丢了。
更加欣喜的是,这青山绿水间我看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乡愁。这两个字在此行的路上一直映在我的眼中,并且扎根到我的心里。走进“时光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小镇,这种感觉更加强烈。随处都是海派风格和历史记忆的再现(注:一期以海派风格为主;而二期则是以黔文、黔商、黔酒、黔食为主题的历史建筑复建和扩展,非海派建筑),无论是在广场、屋内或者是在屋檐下,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以军、商、官、民四巷相接,串联起贵州历史文化,碰撞出海派生活格调;其以古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贵州数亿年的史前文化为起点,精心挖掘贵州地域民族文化元素,以石与堡、树与屋、山与水、农与园的古镇集群、酒店会所,系统展示屯堡文化、地质文化、史前文化、会馆文化、休闲文化……
尔后,进入到“乡愁贵州文化园”,那便是见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了,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乡愁”这两个字的魔力而来。围绕“意境”“心境”“悟境”“梦境”布置项目分区,融入乡愁坝上、乡愁田间、乡愁建筑、乡愁粮作、名人驿站等富有贵州特色的乡愁资源;以景观、建筑、场景等各种乡愁文化中经典的记忆符号加以表现,通过故事铺陈、农事体验、场景模拟、技艺传授、游戏参与、美食品尝等提升项目的体验性,使人的乡愁情思一下子被全部激发了出来,升华、弥漫在满山遍野的空气里。
回程的路上感慨良多,并不是为别人的乡愁而感慨,而是感慨别人找到了乡愁。可是,我也知道我们自己的乡愁不可能在他乡找到,她一定是在我们原本的生活里。从他乡我找到了家乡的样子,其中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路径,也不需要什么沉重的代价,更不需要什么繁琐的过程,就是一个地方能够用心呵护自己的家园,能够知道自己来时的路,那么时光就是我们的乡愁,我们走到哪里乡愁就都会在我们的背包里,一路伴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