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诚恳地阅读

2016-09-22 00:00:00    作者:卞荣中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春节前,先后买了十几本书,算是为全年的读书计划做些安排。书堆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却尚未来得及拜读它们,便陆续获得了家乡文友们赠阅的九本书,这让我有一种意外的惊喜。于是计划着去阅读。

春节很快来临。因为平时工作劳累的缘故,这个春节我把它安排成读书节。那么多的书是需要时间来阅读的,那么就从春节开始。免去了许多可有可无的应酬和礼数,我抱着一种说不清的期待,翻开了第一本书。

最初也许是出于一种尊重,我首先选择的是本土一位我不很熟悉的作家之作。我与这位作家见过一面,但并无很深的交流,只是感觉还好。我知道,几乎每一位作家的文字里,都会有他自己或家乡的纪实或影子——无论是哪一方面。这种乡情会让本土阅读者获得某种亲切感,从而增加阅读的兴趣,强化对作品的理解。我读汪曾祺老的作品,便有这样的感觉。

先是一边读着文字,一边琢磨着这个“小平头”为什么会这么写。我在猜度着他的思维,并藉此理解他要表达什么。读认识的人的文字,我常常会这样进入,把文字和人绑起来一起读,自觉有趣得很。但阅读本身的趣味远不止这一点。当我从作家的文字中读到了让我情绪跌宕的情节时,那个作家便恍然消失在我的意识中。我开始专注于那些文字,并且很深入。以致醒着的业余时间,大部分是捧着那本书的形象。也许是年龄的缘故,常常是睡到半夜里三四点钟的时候,便清醒得难以入眠。而每次醒来,那本床头边夹着书签的厚厚的书便会躺到我的手上来,我们相交甚欢。

让目光诚恳地行走在别人的文字里,无疑是一种极其有味的过程。我喜欢品味这个过程,非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也。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便对小人书情有独钟。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只椭圆形的木桶,起初只是我奶奶盛放物品的一个普通器皿。当我的小人书积累到了十来本的时候,我央求着奶奶把这个桶给了我。奶奶同意了,我给这只桶立即置了一把小铜锁,那些小人书被悉数锁进桶中,钥匙随我行走,谁也不能染指。

长大了些便开始看“大书”,并且越看越想看。遗憾的是自己拥有的书少得可怜,我便常常跟着哥哥们去他们的同学家,看见想看的书就借,有时候还会悄悄地藏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拿走——虽然有些感觉不安,但从未羞耻过,现在回想起来也只是感觉有趣。到了部队以后,读书的氛围有了改变,身边读书的人明显多了起来,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甚至开始讨论如何读书,读什么书。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读了三遍,至今想起方鸿渐偷吃山芋的情节还是忍俊不禁。我读《乱世佳人》,就想着生命中或许也会发生一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是也许没有读得太透,我只谈了一次恋爱,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便开始了有家的小日子。

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更是人类独有的思想和精神的继承。我从不间断地阅读,希望能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让书籍告诉我如何向前走才更加准确。我并不带着偏见去阅读,但也有着自己的选择,想读的书一定会尽量读到。春节以来,我几乎读完了本土作家们馈赠的所有的书,像是吃了几顿大餐,有一种酒足饭饱的滋润。但我也没有怠慢自己购买的那几本书,工作包里揣一本,利用短暂的时间间隙阅览数页,甚是惬意。车上也放了两本,总有一些零碎的时间和它们交流,它们从不拒绝,颇为自在。时间是我的,书籍也是我的,除非我自己不愿意,有谁还能阻止我阅读?我又为什么要停止阅读呢?我早已经不再试图从书中读出“颜如玉”“黄金屋”的效果来了,我只想诚恳地阅读,以示我对自己的生活持有的某种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何况,读书给我的远不止“颜如玉”“黄金屋”这些。

我的父母从我读小人书时就非常“容忍”我读书的行为,还有我同样喜欢阅读的三个哥哥——专注于读书有时候确实会耽误做事情。那个年代,农村人当然会以做事情为第一选择,因为这关乎温饱。但父母只在事情着急到某种状态时,才会对着我们说,把书放一放,先把事情做了吧。有时候父母还会因此闹些小矛盾,父亲会责怪母亲,多大的事哎,非要叫他们。日子沿着这样的轨迹徐徐向前,即便家里的人不断地增加着,我感觉一如当年我小的时候和睦温馨。

我的太太从来就不反对我读书。转业后搬了三次家,每次搬家时,太太总会认真地协助我将三千多册藏书一一包装好。家里的收入有一部分会被我用来买书,太太从不吝惜计较。我也常常向太太推荐几本书,她总是用心地去看,有时候我们还会交流一些想法。或许因为如此,我和太太没有时间拌嘴吵架,没有时间过多顾及柴米油盐,没有时间聊那些家长里短,没有时间去寻购名牌衣物。我们各自阅读着,也在生活中阅读着彼此,在缓缓流淌的日子里,我们牵着手淡然地走过,却有滋有味。其实我内心感觉有愧:作为女人,太太对物质的享受过于简约。好在她自己不以为然,我也就藉以自慰。

阅读其实是借着别人来成长自己,而后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别人。日子和过着日子的那些人,大抵就是这样一步步往高处攀爬的。而我之于阅读,之所以心怀诚恳,首先是缘于习惯带来的价值:没有阅读,当然没有我的现在——外表虽然平常,也没有赢得巨大的荣耀或生命的辉煌,但我逐步营造起来的精神家园里,却是丰饶富庶、异彩纷呈。这种从生活中积聚起来的强烈的获得感,让我无法放弃诚恳。

对阅读对象的尊重是我心怀诚恳的又一理由。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可供我们阅读的对象,他们将营养深藏其中,任由我们去汲取。譬如我们的一日三餐,被我们吃下的不过是物质形态的载体,其真正的营养是需要我们用身体去消化吸收的。但我尊重他们的无私和公平,尊重他们的不计回报,尊重他们的耐心和安静。所以每临有意的阅读,我都会心怀诚恳,就像一个拜师的弟子,害怕因为诚意不够而抹了师傅脸上的笑意。

我不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未悟阅读之道,难免收获不丰。但因有了诚恳的情愫,总归也是吸收了不少营养的。所以阅读对于我是一个只能暂停而不能终止的事。

不管那些阅读的对象是成长于故土还是来自于异域他乡,也不管自己是宅居家中还是行走何方,更不管时间是一个碎片还是一条可观的连线——阅读如餐,须臾不弃。

并始终心怀诚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