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糊“鞋靠子”

2016-10-26 00:00:00    作者:张先军    来源:今日高邮

故乡的大伏天已经没有什么重要农活了,即便是稻田里拔拔草也只能趁着早晚凉去干,中午时分,炽热的太阳灼烤着长满庄稼的绿油油的土地,田边沟渠上杨柳树枝叶里蝉鸣悠长,吵闹不息,一派生机。

家庭主妇就要抓紧这炽热的天时,糊些做鞋子用的“靠子”,保证家里每个人一年至少有一双新鞋穿。“靠子”是方言口语,书面语不知道怎么书写,有的地方叫“袼褙”,有的地方叫“打培子”,或者是“打坯子”,高邮湖西叫“糊帮骨子”,老扬州就叫“糊骨子”。

糊靠子时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的。

老奶奶拆旧衣服,旧衣服是家里人穿到不能再补的旧衣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制报废了。不论是外套还是内衣,用一种一头尖的“针锥”挑开一个一个线头,可以拆下整片旧布来,整齐叠放在一旁的大“针线匾”里备用。有时,孩子们也可以拆旧,需要注意的是针锥挑线头不能扎了人!太破烂太脏的旧衣服不能用,闷(朽)了的也不能用,做出来的鞋子不耐穿。

准备好了旧布,另外最要紧的原料就是糨糊。熬糨糊,可是一门技术活,往往是一家之主的男人操持的。用平时舍不得吃的小麦面粉,加水搅匀,越匀越好,不能太浓,不能太稀,更不能有面粉团团,那样会影响糨糊的粘性与鞋靠子的平整。和好面粉浆水,倒入煮饭的铁锅,孩子烧火,大人搅和,火不能大,糨糊不能糊锅,不到半个小时,半瓦盆糨糊出锅,放凉即可使用。

糊靠子得有工具。要把糨糊均匀涂抹在每一片旧布上,没有高粱穗“刷把”是不行的。那时候普通百姓家里没有排笔,没有板刷,刷锅利器之高粱穗“刷把”就是最好的糊具。方桌或是门板,大而平整,糊出的靠子也是大而平整。

万事俱备,糊靠子的主角——家庭主妇出场了,系围裙,戴护袖,左手执刷把,右手铺布片,沾上稀溜溜的小麦面糨糊,均匀规则涂抹于布上,上下翻飞,左右涂,之后,将绷紧了的布片粘在桌面上,对齐、抹平、压实。在孩童眼里,其身形宛如公孙大娘舞剑,又恰似考古学家在拼凑神秘的藏宝图。小半天工夫,均匀、厚实,如万国旗般的靠子糊满了桌面。大功告成,抬去太阳底下晒吧!早年间,扬州彩衣街有一家“彩衣街裱画社”专为文人雅士装裱字画,那阵势,或许从民间妇女糊“靠子”演化而来?

伏天太阳毒,两三天之后,靠子就干绷绷的,用力揭下一张桌面大小的靠子,就可以照着鞋样剪下来,纳“千层底”了。说是千层,其实一般也就五层靠子,一层靠子三层布,不过十五层。号之千层,谓其厚实也,也是古人好虚张声势,如同扬州名点“千层油糕”之“揭之有千层”一个道理。正常的规则是男多女少,男人鞋底厚,女人鞋底薄。自然是男人行路远、干活重,鞋子也需要做得结实些。

手工做鞋曾是“妇功”之一,三从四德里面“德言容功”,女红是也。旧时,不会做鞋的女子,很难受聘,而手巧姑娘总受欢迎。男女订亲伊始,便要送男方千层底布鞋一双。新媳妇过门,第一要送公婆、小姑子小叔子一人一双见面礼,收买人心的最佳礼物就是千层底布鞋。

要做鞋就得糊靠子,旧物利用、低碳环保不是靠喊的,物乏所致,舍不得浪费也!如今,早已无人糊靠子了,各种化纤材料制作的鞋子,都是穿了就扔,丝毫没有可惜的理由,因为留着也想不起祖母与妈妈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