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点亮人心的篝火

2016-10-30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关于郭耀选《笑林篝火》及其他

大约是五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郭耀选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们被召集到操场上听一个老师的讲座。这位老师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远在乡下的余万中心小学,车子后面的架子上了一蛇皮袋的书。这个人就是郭耀选老师,这本书叫《巧姑娘》,是一本民间故事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位作家,第一次见到一本文学作品。说句真话,那个时候我对这个场景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不是对郭耀选老师或者他的书印象不好,而是对于一个作家要出来推销自己书籍的艰难感觉非常地不好。也是有些宿命的是,我以后自己也成为一个卖书的人,也常常对于自己的种种遭遇感觉到各种的唏嘘和尴尬。

这个场景我在不少场合讲过,在不少文章中提到过,因为这个场景以及这本红色封面的《巧姑娘》对我的影响很大。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精神生活更加是奢侈的。我用从家里带来的桃子卖给同学的钱,清还了这本书的价钱。这本书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吉高的故事”。吉高是一个阿凡提式的人物,非常聪明又嫉恶如仇,他种种与地主斗争的事情很具有戏剧性。我后来曾经将这个系列整理成一个小说,这是我最初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或者说这本书是我的文学启蒙,成为日后我专注乡土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对于这本书的喜欢也与我自身农村生活的背景有关。我将这本书随身带到过很多地方,至今它还在我的书架上,它与郭老师一样面容苍老但依旧精神矍铄——这本书成为照亮一个人文学之路的篝火。

前几年,我还在州署老院子上班的时候,一天早上上班时我又见到了郭耀选老师,这距我上次见他至少有二十年时间。他在中学教书的时候,教过我美术课,那时候学会了许多板报报花的图形。从那毕业之后好多年都没有见到郭老师,这一次他是来县城体检的时候到单位来找我。他大概已经认不得我,见我的时候说,听说他们乡里也出了一名作家某某某,我尴尬地告诉他正是我。我送了几本书给他,感觉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他真的老了。

我为什么对于郭老师的苍老这么不安?

我是突然觉得一种文学的时代好像也苍老了,而这个时代对自己又有过很大的影响。郭老师的其他故事书《打尽天下无敌手》《痴人说梦》《微笑的彩霞》等我都看过,是我做教师的时候我同乡的学生带给我的,他们对这些书已并不十分感兴趣。这些书我都认真地读过,有的甚至读过几遍,那种质朴的文字和故事和泥土一样芬芳。又过了几年,他突然拿了一本手稿来,几百张纸的手稿都是用笔工整地写出来的,这就是这本《笑林篝火》。我帮他联系出版印刷的事宜,这在现在也是很便利的事情,也是出于敬意我读了这本长篇故事。之所以说是长篇故事,是因为这本书在整体架构上并没有长篇小说应该有的结构与关联,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是传统故事话本的古老结构。

但《笑林篝火》这本书好在其人物塑造。主人公叫做秋当当,这一听就是一个很有趣的名字。他的形象依旧是和传统的里下河机智人物吉高一样,是一个智慧十足而又嫉恶如仇的人物。秋当当在故事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斗争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非常可贵的,和我们眼下那些油嘴滑舌的人相比,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这个虚构人物,讲述的古老故事,却又有一定的暗喻现实的意味。这个人物并不完全是喜剧的,他身上的悲剧性,以及他周边人的悲剧性也是这本书的一个看点,让人笑着笑着就会流下眼泪来。

弥足珍贵的是,这部书中还有很多的民歌。可惜我不懂音乐,不知道这些民歌唱出来是什么味道。作为民歌之乡,这些歌词借助故事文本的流传而保存,也是一种特殊而有意义的形式。这本书在付印之后,郭老师说他正在整理另外一本民歌集。这些民歌有些是他搜集的,有些是他编撰的,很土的味道里全是里下河的风味,很期待这本民歌集的面世。

郭老师有个身份叫民间文艺家。他在民间做着民间的事情,完成了自己自觉的文艺使命。这个是他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如今的社会有些人写点文章就耀武扬威,而安心读书写字的人少了。其实不管出多大的名气,说到底写作也就是一门手艺,像郭老师这样写点东西,总是如篝火一般明亮,照亮自己也好,照亮别人就更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