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挑河的日子

2016-11-24 00:00:00    作者:丁鹤军    来源:今日高邮

挑河是我朦胧而又遥远的苦涩记忆。儿时,还是大集体年代,每年到冬季农闲,却是父亲最辛苦、最劳累的时候。他是参与挑河的主力军。母亲收拾打理好行李,不忘给父亲带两罐自家腌制的咸菜。挑河工期长,要到腊月年根方能收工回家。父亲和乡亲们一起,用一把大锹两只粗手、一根扁担两个担子,用原始落后的手挖肩挑的人工劳作,一担一担地挑出一条河来。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大规模的集体组织挑河已经是尾声了。辍学在家,是我青葱岁月的一个留白期,彷徨无助,迷失了方向。但那年冬天,村里还是有小型水利工程任务,在离家不远的“人字河”清理河床,疏浚河道。村里按照户口人头分摊任务,不出劳动力挑河的,就拿钱顶挑河的名额。父亲在村里当干部,事务杂多,于是,十七岁的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韧劲,迎着凛冽的寒风,沐浴灿烂的冬阳,卷着被褥,扛着工具,和一群大人上了去“人字河”工地上挑河的挂桨船。

挑河是农事劳作中既苦且累的繁重体力活。天气凝寒,白霜遍地。太阳懒懒地刚露脸,空旷豁然的挑河工地上已是人流穿梭,一片忙碌。“挑不挑,一头两大锹”。我年龄小,体力单,初到工地挑河,一副挑泥的担子很沉重。两人高深的河底,挑到两人甚至三人高的圩堤上,一个来回,气喘吁吁,肩头疼痛,脚步趔趄。农村人心地纯朴善良,本分厚道,没人因我干活拖累,要多出一把劲、多卖一份力而埋三怨四;力所能及地帮助我,特别将我担子里的泥块挖得小一些。这让我在挑河的短暂日子里,孤寂、浮躁的心有一份慰籍,一份温暖,至今感念不已。我也不甘示弱舍得卖力,坚持咬着牙一担一担地挑着、一天一天地熬着……

工地虽是离家不远,但干了一天重体力活,疲惫不堪,就在附近的农家安营扎寨。农村人热情好客,把自家的堂屋打扫干净,无报酬地借居挑河民工。挑河体力消耗大,不到饭点,肚子就饿得咕噜叫。工地上的伙食是不错的,队里固定一人做饭,送午饭到工地,免去来往浪费时间、影响工程进度。在风尘弥漫的圩堤,我们吃得也是狼吞虎咽,却津津有味。晚上打牙祭,顿顿有茨菇烧肉,黄芽菜汤。一群汉子甩开挑河的疲劳,驱赶黑夜的寂寞,喝着廉价的酒,吃着大块的肉,大声地吆喝着,其乐融融,给单调、枯燥的挑河日子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我也大胆地端起酒,一饮而尽,辣辣的,呛得直流泪,逗得笑声一片。酒足饭饱,我们抱几抱穰草,打个地铺,寒冷的冬天,挤挨在一起也是温暖和幸福的。借着昏暗的马灯,我躺在地铺上读喜欢的文字,游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大人们闲得无聊,蜷缩在被窝里,抽着劣质香烟,胡聊神侃,甚至讲一些七荤八素的故事,羞得年少的我满脸通红,扭转头去。

岁月清浅,时光潋滟。挑河的日子,在我的生命中不曾走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