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8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县的人事局可谓职能重要、职责繁多。局与局之间行政编制人员及事业编制人员的调动,工资定级、调整,大学生毕业分配,从本地调往外地、从外地调进本地,从企业调到行政或事业单位等等方面的工作,都要经过人事局。某县人事局T局长整天忙个不停,除了出外或到县里开会外,上班有人等,下班有人跟,回家有人陪,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T局长经常接到县里领导的电话,或者是便条。电话认真听,便条认真读,所托的事更是认真办。譬如:将一个企业编制人员调到事业单位工作,将一个人从没有什么权的单位调到一个有实权的单位,将一个大学毕业生安置到一个热门的国家机关工作等等,凡是县里四套班子(有的地方叫“四大班子”)的领导交代过的事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他都认真办。但是他心中有数,根据所托者职务的大小、事情的难易,他分为轻重缓急,事情办到位的程度也有别;即使事情办不成,或者没有完全到位,他也有个明确的交代。县委书纪、县长对他的工作很满意,都说:T局长办事分门。要知道书记、县长交代办的事总是急办、特办的啊,不久,T局长升迁了。
在江淮方言中,“分门”一词有识时务、明事理的意思。
C当了县人事局局长。书记、县长等四套班子的领导交代他办的事与一般老百姓请他办的事一样对待,公正、公道、公平地处理。某县领导要他办的事,C办迟了,某领导就说:这个人不分门。而一般老百姓见他公正、公道、公平地办事,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打点,应该办的照样办,都说:C局长办事分门。
看样子“分门”的“门”中有文章。我们到故宫参观,皇帝、诸侯大臣、一般官员走的门都不同,是分“门”的,这个“门”是按规格、规定、标准而设置的;有的“门”则是什么人都可以进的。有的领导喜欢按规格、规定、标准设置“门”,不同身份的人进什么“门”,而大多数民众则喜欢与当官的从同一个“门”中进出、办事,这是公正、公道、公平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