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吴恭人的人生

2016-12-08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依明清制,四品官的夫人为恭人。高邮有一位吴恭人,是乾隆年间朝廷要员、吏部吏科掌印给事中(负责钞发奏疏、稽察违误等事务)王念孙的夫人,是一位未进史册,但勤勉、淡泊一生的巾帼佳人。

吴恭人的曾祖是康熙乙丑进士。吴恭人出生前,其父曾占卜,得知将出贵人,见出生的竟是女孩,怫然久之;祖母则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吴恭人年少时,端庄、聪明异于常人,文静少语,极少投入嬉戏的“小儿圈”。待至花季少女,便帮助父母操持家务,秩然有序。

几年后,曾受业于王念孙祖父的夏啸门坐馆享誉乡里,主动将王念孙召之门下授课,使王念孙学业大有长进。王念孙没有辜负老师厚望,在县试、府试、院试中连创佳绩。到了王念孙当室之年,夏啸门关心念孙的婚娶,将城北吴家的二姑娘介绍嫁给他,从而成就了王念孙、吴恭人40多年美好幸福的生活。

吴恭人虽出身名门望族,但无富家女的尊贵、奢靡之风。她嫁给王念孙后,传承了王吴二家节俭简朴、和睦相处的家风,婚后不久,她就成了尽心筹运、操持家务的“一把手”。其时,王家仅有薄田数亩,王念孙尚未中举,日旦展卷,夜分攻读,刻意学问,自奉俭约,食不鱼肉,衣不绮罗,许多繁琐、细碎的家务事就在不经意间从她的指缝中流过。从洒扫庭院、制酱腌菜、纺绩织补,以至欢度节日、儿女婚嫁,都是她领着家人、仆人日复一日干成了。此风至老不辍。

王家丙舍旁有一古井,清洌明亮。吴恭人等人汲水用水,都不在井旁洗濯,为的是不让脏水回流井内。后来,她让家人在井旁植竹,没几年,古井就被一丛翠绿环抱了。

吴恭人21岁时嫁给19岁的王念孙后,家务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王家生活并不宽绰,但是她依然关心亲戚的生活和变故。王念孙堂弟病故,其弟妇及子女贫无所依,是吴恭人体会王念孙心意,借房供其安居,每月资助钱米。后堂弟妻亦故,留下子女孤独无援,又是吴恭人热心抚养,视其如亲生,直到他们婚嫁以后,尽显慈爱之心。而她教子独严,既延师课读,又把手传教,她对子女的要求是:志之不可弛,品之不可败,家声之不可堕。谆谆教诲、明显成效让在外做官的王念孙服下了“定心丸”。次子敬之3岁时,王念孙入都莅事,长子引之也取得科名入仕,吴恭人相夫教子更不懈怠。7岁的敬之作夜合花诗,诗曰:“云知主人爱明月,不教密影上窗纱。”兄长引之读了也大为夸奖。

王念孙曾身为四品官员,又是训诂大家,他的座右铭“学问、人品、政事三者同条共贯”早已让王家人铭刻在心,尤其是他刻苦学问、淡泊人生、清心寡欲更是让吴恭人体验尤深。换言之,吴恭人的所作所为对王念孙、王引之等人对座右铭的践行是重要的支撑力,提供了宝贵的正能量。

王念孙中了进士后,即从33岁起连续4年居住于高邮湖滨精舍,闭门著述,至事穷搜冥讨,谢绝一切人事。其时,吴恭人身居城中,与寓居南湖的王念孙相距并不遥远,四年中只有过年,才暂时结束“分居”,享受天伦之乐。吴恭人与念孙识性相居,理解他,支持他,相信他会从此正步仕途,干一番事业。

王念孙37岁入京都供职翰林院,此后多次履新莅事20余年,他以京师消费昂贵、物价腾涌、个人俸禄难以维持官宦人家生活为由,始终没有让吴恭人入京团聚,一显官夫人的荣华。对此,吴恭人毫无怨言,继续作为王家主妇在邮料理一切。其时,王念孙无余资供养家庭,而到岁晚,吴恭人却把节省下来不多的钱邮寄给王念孙,以济其困,送上一片相濡以沫的恩爱。

乾隆52年,浙江海塘全面修建,工程浩大。王念孙随工部侍郎勘查察看,道经高邮亦未滞留,只是与吴恭人短暂相会。吴恭人知道夫君向来以事业为重,便励语壮行,匆匆分手。

嘉庆4年,身为吏部吏科掌印给事中的王念孙冒着生命危险弹劾和,其密折中云:“唐尧在位,犹有共欢;及至虞舜在位,即行诛殛。”令嘉庆皇帝连声称善,一举铲除了贪污巨头和。消息传开,令人心大快,王念孙、王引之因此誉声鹊起。在邮的吴恭人喜形于色,但泰然处之,她对家人说:“身在其位,应谋其政。父子俩这次恪尽职守,也是回报皇恩的应尽职责。”

是年正月发生的“反腐”举动,产生了轰动效应,尤其令各级官员仰慕敬佩。这年春三月,王念孙作为管理漕务的运河道南下巡视,严禁各地官员馈赠铺张,确保风正清明。行至高邮费用乏绝,婉拒地方官员资助,便借贷前行,继续前往瓜州巡视。吴恭人佩服夫君,为其举夸奖不已。

吴恭人对引之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或擢升其他诸如侍讲、考官的职务,总要传书于他,敦勉其苦学励行,以不负皇上知遇之恩。对次子敬之,更是叮嘱再三,要志存高远,务实前行,要与兄长一道“传薪光潜德,瞩望在后生”。

王念孙61岁时,以运河道驻山东济宁。春天才将分居20多年的吴恭人接到济宁欢居。此时,患病后的吴恭人血气大衰,加之水土不服,又得了肿胀病,延医不见好转,是年7月底突然病故。其时,王念孙仍然督工于张秋水利工地。两人就此永别。

辛苦劳碌数十年的63岁的吴恭人从此作古。王念孙不纳妾,此后也不续弦,块然独处,以至终生,这是他的秉性、情商使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念孙的人生有缺失之处,不必效法。而吴恭人的人生可供后人学习之处多矣。说实在话,要如吴恭人一样走完人生,也难。当代临政莅事者的夫人们,有谁敢说,我欲与吴恭人试比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