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杀馋肉”不再杀馋

2016-12-18 00:00:00    作者:侍广法    来源:今日高邮

上班时,妻一再叮咐:“下班后去超市打两斤排骨回来。”我说:“好长时间不吃肉了,打点肉吧?”“不行!”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没有回旋的余地。我知,一则她正是减肥关键时期,二则我血糖有点高,现在都不敢吃肉了。要知道,儿时吃一次肉有多难哟!

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弟兄多,家里穷,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肉,杀杀馋。再说得准确一点,也只有春节才能正儿八经地吃上一次杀馋肉。春节打肉时总要提前预约,肉要肥一点。一是肥肉油多,养胃;二是肥肉衬碗,好看。几斤肉要将一个春节度下来,有亲朋好友来招待一下,一点肉总要配上几种菜,肉炒粉丝、肉烧萝卜、肉烧青菜等等。几样菜的肉加起来不到一斤,真正是“肉星沫儿”。在我们那里,招待亲戚,小孩子一般是不让上桌的,因为小孩子上桌不讲礼貌,尽挑肉吃。家中来客人,我们一般都是站在灶台边吃。记得有一年农历腊月廿九,祖母给了我一次“最惠国待遇”。傍晚时分,我从外面“打仗”归来,祖母正在煨肉。她把我叫到灶旁(因我是老大,是长孙子),从锅里捞了一块肉,用一只空碗,放了一点盐,舀了一勺汤,我站在灶台边,撕着肉,沾着汤汁囫囵吞枣吃了下去。来不及细咬慢嚼,因为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很快要从“战场上”回来。那是我童年中记忆最深的一次吃肉。肉是啥滋味,真的说不上来。

上学后,识了几个字,读了几本书,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那位先贤不理解,食肉与种竹、养竹有什么利害关系呢?有时看到书中人物大块大块吃肉的场面、情节描写,口中生津,馋涎欲滴。可有一次到嘴的肉却吃不到。1975年那年参加了生产大队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参加人员都是业余的,利用晚上时间排练,春节演出。劳动报酬是每晚8分工,金额约1角2分;有时也安排次把夜餐,常以素菜为主。一日刚到队,队长宣布,晚上萝卜烧肉,全体队员热情高涨,我则更盼望早点吃夜餐。一散场,我第一个到了吃夜餐的地方,却黑灯瞎火。队长说,为了怕大家专拣肉吃,所以吃夜餐不开灯。吃饭时我旁边的一位林叔叔悄悄地告诉我,挟菜时专挟软的菜块。虽是悄悄地告诉我,实际上其他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心照不宣。奇怪的是我按照他的方法,却挟不到一块肉,原来萝卜烧熟后比肉烂。发现上当时,菜盆早已见底,也只能喝到点汤了。唉——

真正尝到肉之味,那是结婚以后。妻怀孕了,想喝肉汤。一日在家休息,剁了斤把肉,放在煤炉上煨汤。我手持一本书静静地守着。过了一会儿,嗅到一阵一阵香味。忙放下书,将肉翻了身,拿起一只空碗,舀了一勺汤,撕了一块肉,放了少许盐,一口气将碗喝了个底朝天。鲜美的汤汁沁入心腑,真正地品尝到肉的滋味。奇怪的是,之后虽然吃肉的次数越来越多,却再没有那天的味道。原来我的生活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日子越过越好,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吃的品种越来越多,想吃肉不再稀罕,馋味渐淡。一年中仅吃次把“杀馋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杀馋肉”不再杀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