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又是一年冬至到

2016-12-18 00:00:00    作者:施正荣    来源:今日高邮

冬至,老百姓俗称大冬。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感觉长辈们将过大冬当作特别隆重的一件事。

大冬这天早餐家家都吃汤圆。汤圆是糯米磨成的粉子面做的。过去是石磨磨的,现在是机械粉碎的。过去还有舂冲的,舂冲的糯米粉粘性大,吃起来特别香。有的人家比较讲究,汤圆里包上芝麻糖、荠菜咸肉、小葱咸肉、荤油糖、豆沙、枣泥等等。吃了汤圆讨个吉利,象征着团团圆圆。有的人家还同时吃面条,俗称圆子面,象征着全家团圆,幸福长久。中午要祭拜老祖宗。过去有个说法,叫“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亡人等不到中”。意思是清明节祭祖要早一点,大冬祭祖要晚一点。这种习俗至今还延续着。人们把祭祖当作一种极认真严肃的事情。一张八仙桌,上面摆设着青菜豆腐鱼肉之类。我家从爷爷延续下来的是素食祭祖,青菜、豆腐、金针菜、木耳等。豆腐用油煎成金黄色,装在素菜的上面像金色宝塔一样。放几双筷子,摆几只斟了酒的酒杯。然后点烛烧香磕头,还要烧冥钞。我爷爷和父亲在世时都要将冥钞分成一份一份的,然后一边烧一边叫着祖先的称谓。我记得还有另外几份是一份一份地写上亡者名字,爷爷说:这几份是烧给在药房配药逝去的先生的,因不是家里的祖先,不写上名字家里的祖先就不让他们拿。这一说法充满了迷信色彩。

小时候临近大冬时,我奶奶就提醒家里人,大冬这天要吃番瓜,吃了番瓜来年不疰夏。那时,我家每年都储存一两个番瓜过大冬吃。防病不防病且不论,这也是一种习俗。番瓜储存时间长了就糖化,吃起来甜蜜蜜的,孩子们抢着吃。

记得上小学时到了大冬这天,同学们嚷着:“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不给钱。”当时任教的李老师就会问我们:“你们知道这几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吗?”同学们回答:“不知道。”李老师又问:“既然不知道,你们怎么会嚷出来的?”有的同学回答:“是大人说的。”李老师解释道:“这几句话是你们前辈上私塾时对私塾先生嚷的。私塾那是私塾先生个人开的学堂,私塾先生可以决定放假不放假。你们现在上的是国家办的学校,放假有规定,不能随便放,懂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懂了!”其实孩子放假回家就是玩,不如安安心心在学校读书。

过了大冬就入冬数九了,每九天算一“九”, 九九“八十一天”。数“九”后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真正进入到寒冷的冬天,寒风凛冽,冬雪飘零。过了九个“九天”,冬天就要结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冬至之后就快要过春节了。曾听老前辈说过,“晴冬烂年。”如果冬至这天是晴天,过年就会下雨雪。反之,冬至下雨或下雪,过年就是晴天。说来巧合,如果认真回忆,有的年份还真是这种气候。冬至一过,家家户户忙于腌制肉、鱼、家禽,灌香肠,有的还风鸡、风鱼。腌制的咸货储藏日期比较长,可以吃到来年夏天不变质。过去没有冰箱的年代,有的人家杀一头猪腌制起来,到了端午节还有咸肉包粽子,品味着腊味乡情。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