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4 00:00:00 作者:韦彩霞 来源:今日高邮
终于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思绪完全释放出来。那种舒爽的感觉,如同呼吸困难时医生及时送上氧气瓶,我拼命地吸取新鲜的氧气,让思绪由一片嘈杂混乱转为重新开始安宁清 。
思绪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仿佛已置身于静 的山林,身旁除了清泠泠的泉水声和鸟儿婉转啁啾的鸣声外,还时不时地闻到野花发散出来的携带浓烈山野气息的香味,甚至还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多久没有享受到如此安静的氛围了?多久没有独自一人坐在这听自己敲击键盘的叭叭声了?昨晚看的其中一页书上,写着一个俄罗斯作家为了能够安心写作,逃离喧闹嘈杂的城市生活,躲到一个偏远的小镇上隐居起来。只有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经历过苦难人生的磨砺,才能用自己独有的文字构建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认知,或温暖或悲凉,百味俱全。唯有文字才能如贴心的知交,如融入血液中的营养,如深入骨髓里的因子,把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文字就如同我的影子,光线从不同的角度照射过来,它就会随着变化而变化。它时而拉长,时而缩短,时儿隐没。管它如何变化,始终不会离开它的主人——我。有时候语言无法表达和流露的情感,通过文字,可以达到那种胜似发声的效果。
我的知友,她向我描述她的内心感受。她几乎耗尽了她的全部情感和唾 ,其实我已经能够领会她所要表达的内心——焦躁,抓狂。就像我第一次来到夫家,在那个躁热的夜晚,我不得不蹲在简易的叫做茅厕的地方,任由蚊虫疯狂叮咬,又不能离开;很快,被蚊虫叮咬过的地方隆起一个个红包,我不知道抓哪一个部位是好,全身似乎都奇痒无比,而内急依然无法释放舒缓。也许这个比拟有点亵渎和曲解了朋友所要表达的内心感受,那我再换另一个情景来描述和她相同的感受。那是母亲刚去世不久,不知为了什么事情又和他发生了争执。想到——自己为了所谓幻想出来的爱情,离开了故乡,独自来到异乡,陪伴了病重的婆母,自己的母亲却独自卧床病发,被父亲发现时已完全处于昏迷状态,送到医院后又因为输入过量的高蛋白,最后撒手人寰,等我赶到家时,除了见到养育我二十多年的母亲最后一面外,一句话也没能留下给我——而他不但不能体会我的这种牺牲,还因为不同的理念和我发生争执,甚至动起了手。那种崩溃;那种失去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叙谈的孤独;那种身处异乡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即使有人同情,也无法了解我内心伤痛的失落——我唯有拼命用头撞向墙,唯有头撞向墙发出的咚咚声和脑袋因撞击产生的震颤和疼痛,方能减轻一些内心无以言说的痛苦和悔恨。这大概也是青春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吧。人心的微妙感受也像是树叶枯萎飘落、离开树枝时那一声微弱的“咔喳”声,没有多少人会去刻意地感受,体会那最后别离时的感伤。那种感伤,只适合在内心腾出一小块地方,将它软埋掉;唯有在静夜无人处,翻择出来细细研磨。生活让我们必须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以某种坚强的姿态,重新生根发芽,长出新的嫩叶;用大海般的情怀去包容人生的悲凄。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文字成了我的救赎。喜欢和文字亲密接触,喜欢文字带给我的对世界对人生新的认知。爱和正义、善良和美会代代传承,不分国界,也不分种族和性别。恨也会得到化解。时间是治愈悲痛最好的良药。
我倾听着知友的悲痛,希望她每叙说一次,悲痛就能减少几分,这样假以时日,她就可以完全走出自己的心牢,完全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释放出来,真正地快乐起来。
文字是我的出口,相信也会成为她的出口。让我们一起和文字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