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儿时的年味

2017-01-20 00:00:00    作者:苗麟生    来源:今日高邮

过年的程序从腊月初就开始启动了。

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小雪、大雪以后,就忙腌鱼腌肉、风鸡鹅了。我家只腌四斤肉应时景。

送灶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掸尘。屋梁上、椽子上、墙壁上的灰尘、蜘蛛网,全被扫除干净了。

掸过尘之后,妈妈就忙洗被洗帐子,好干干净净地过年。

过年最忙人的是蒸糕和炸米花,特别是蒸糕。蒸糕要用糯米粉。那时没有糯米粉卖,只能自家找碓舂。这时,碓已忙了,要到茶食店后作去和人家预约碓期。自家无人会舂碓的,可找人帮忙,付点工钱就行。我家只舂五斤糯米粉,以备正月初一、初五、十三搓大圆子吃。糕和爆米花,农村至亲都会送点,可以供我们兄妹三人煞馋了。

年前,我妈特别忙。家里五口人,每人一双新棉鞋,我们兄妹三人三件新褂子,都是她千针万线手工做的。

我妈妈做的菜非常好吃,普通的蔬菜,我们吃起来都是有滋有味的。我家经济条件不怎么样,平时难得吃到好菜。现在要过年了,可以吃到肉圆子了。我觉得妈妈做的肉圆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了。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晚饭后,父亲把裁好的红纸拿出来,摊在大桌上,用毛笔蘸着墨汁,开始写对联了。他先写大门对子:“中和处世,大道生财”,门框上写的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二门对子是:“进重门一步,添喜气十分”,门头的横批是:“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房门对子是:“苏才郭福,姬子彭年”,门框上写的是:“多福多寿多子女,日富日贵日康宁”。他给我们孩子房间写的对子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厢屋门上写的是:“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最后,写了几张“童言无忌”。

我家腊月二十四送灶。敬灶王爷的一大碗糯米饭上面,要压上点红枣、白果、栗子。父亲放好饭后,就点上香烛,让我们磕头。然后,他把道士送来(要给道士点钱)、上面印有图案和文字的黄纸折好,再把我折的一匹红马放在上面,一齐烧掉。估计这黄纸上面的文字,就是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汇报提纲吧。

辞年在深夜、迎新春在子夜时辰进行。无非还是点香烛、跪拜而已。这些都是由父亲去做。母亲则是忙搓圆子、扫地、抹桌椅,为我们加上新衣服,拿出新鞋袜……

初一敬神时,老爷柜上放着一个六角形的拜盒,共有六个档子,中间是个圆档子,里面放着花生、糖果、红枣、云片糕等。初五,开店的都要接财神。悬坛下面的桌子上,要敬上一碗圆子。悬坛两边的对子是:“手握金鞭招宝至,身骑黑虎送财来”。

在进行这些仪式时,父亲一脸严肃,十分虔诚。大概是“敬如在”吧!这时,我和弟妹们大气都不敢出。

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它总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约饭后两点钟左右,家住外地的店员,拎着大包小包,纷纷离店往家里赶。街上的人渐渐稀少了,上店门的响声此起彼落。父亲全然不顾这些,他忙着粗略的盘点,脸上逐渐浮现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四点多,他扫了店堂,打了烊,踏进二门回来了。他先去锅上和妈妈说一会儿话,然后就要我帮他贴春联。春联一贴,满屋红光。

父亲又拿红纸包压岁钱和云片糕,要我们放在各人的枕头下面,然后对我们说,明天是大年初一,早上醒来先要吃糕,接着就要恭喜人。

除夕晚饭的菜,要比平时丰盛多了。妈妈总是先搛安豆苗给我们吃,寓意全家平平安安;再搛水芹菜让我们吃,要我们勤劳节俭,不可懒惰浪费。她说,今天除了鱼,其它的菜随便吃。因为要年年有余啊!

过年了!初一、初二,是孩子的天下,我们在大街上来来去去地奔跑、嬉闹,充满朝气。初三、初四,踩高跷的、挑花担子的、荡湖船的,上街了,人们像潮水一样跟着他们涌来涌去。店家给点喜钱,他们就玩一会儿,唱上几段。初五跳财神,也很热闹。

元宵节观灯后,年味就急速地淡化,直到消失。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