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5 00:00:00 作者:许伟忠 来源:今日高邮
重走秦观路的念头萌生于八年前。
那时,《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刚刚杀青,对秦观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较为完整地捋了一遍,因而感慨,秦观的形象是立体的,你可以称他悲情歌手,也可以称他一代词宗、风流才子,换一个视角解读,他还是一个旅行家。“人在旅途”,他的一生似可用这四个字来概括。第一次漫长的游历可以追溯到他出生之前、孕育于母腹之时。皇 元年(1049)的腊月,秦观祖父承议公赴任南康(今江西省庐山市),身怀六甲的母亲戚氏随船同往。道出九江之时,行程已是千里之外,他降生在被古人称之为浔阳江的江面之上,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名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青少年时期的秦观性格豪隽,“好与饮酒滑稽者游”,曾频繁出游扬州、镇江、泰州、淮安以及徐州等地,还有两次分别逾时百日、二百日的漫游经历。他曾三次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往返京师、高邮途中,常顺道游览名胜,交游文友。出仕以后,先后在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官,期间频频游历京城、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都(今河南省商丘市)以及嵩山等地的山川名胜。绍圣元年(1094),秦观因党争之故被贬出京,踏上了漫长的迁谪之旅。初贬杭州通判,未至杭州而道贬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再贬至郴州、横州(今广西自治区横县),处分不断升级,距离越来越远,最终被发配到大陆版图最南端的雷州半岛腹地。“岁七官而五遣,历鬼门之幽关”,流徙南方荒蛮瘴疠之地,境况险恶,动辄得咎,正所谓“人在 途”。放还北归途中,秦观猝死于藤州(今广西自治区藤县)光华亭,因背负着“罪臣”的身份,灵柩不能获准还乡,藁葬长沙橘子洲四年有余,方获准归葬扬州祖茔。山一程,水一程,魂魄渺渺数千里,真乃生也飘泊,死也飘零。
秦观后裔、上海的秦振庭提供了一组北宋地图复印件,展开《辽、北宋时期全图》细细浏览,秦观经历过的数十个城市,犹如一颗颗珍珠,在眼前熠熠闪烁。我心似有所动:在这些闪光的点上,秦观做过什么、写过什么,留下了什么,今天能够看到什么,对后世又将有什么影响?倘若连缀起这一个个闪亮的点,那必是一个难以估价的珠串啊!作为秦观故里的高邮,作为高邮的一个文化人,应该有责任、也有条件捷足先登。“重走秦观路”的念头由此萌生,并随时间推移,日益清晰而强烈。但是我有自知之明:要把这个念头变为现实,又谈何容易!需要创造条件,等待时机。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15年6月,中华秦观宗亲联谊会启动“追寻先祖的足迹”项目,这与我的念头一拍即合。我以秦观诗、词、文作品为基础,旁涉年谱、传记、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广泛吸收秦观研究的新成果,梳理出其一生的行踪,编写出寻访大纲。宗亲会执行会长秦宝昕牵头,组成了一个有秦观后裔、秦观家乡人(我当仁不让)和摄影师参加的寻访小组,踏上了虽然艰难、却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寻访之旅。
想想十分有意思。我的性格偏于内向,好静不好动。特别是35岁进入机关以后,已经形成并习惯于稳定而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并不怎么喜好周游天下,前半生游历过的地方寥寥无几。没想到在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的当年,却开始频频出游。在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赴秦观曾经生活、漫游、任职以及贬谪过的主要城市(乡镇),途经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江西、广西、湖南、广东等省约50多个城市,寻访目的地城市达30多个,行程近4万公里。
寻访不同于旅游,不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所经之处,并非都是游人如织的繁盛之处,一些涉及秦观生平和作品的历史遗迹,常常在一些无人问津的荒村陋巷,甚至是常人足迹罕至的荒僻山野。有时为一探究竟,要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来回颠簸10多个小时;有时为寻幽探胜,徒步登山,累得汗流浃背,衣衫不整;有时为得到一个确切答案,不惜手足并用,披荆斩棘,攀爬荒山。不过,潜意识中我常常做这样的比较:秦观所处的年代,特别是他贬谪南方之时,那里还是尚未开发的荒蛮之地,交通闭塞,地势险恶,途中如“鬼门关”一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关隘又何止一二!他的交通工具或则是原始的木船,或则就是自己的两条腿,且行动自由受到限制。而今天我们来来往往或则飞机,或则高铁,再不济也有普通列车和大巴,偶有费力的跋涉和登攀,也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何能比秦观当年之万一。回首落在身后的名山大川或者不知名的溪流山岗,似乎倒成了行程中颇具情趣和色彩的点缀了。若是真的少了这么一些点缀,数万里的行程将会是多么地单调和枯燥!
过程的艰辛常常被收获的喜悦所取代。寻访前,尽管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但是预先拟好的提纲常常需要临时修正,原有的资料积累屡屡为新的发现所充实。很自然地想到:自己2010年出的那一本《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多是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若是再版,将会充实许多鲜活的材料,秦观的形象一定会更加丰满和生动。也切身体会到,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乃为至理名言。
秦观每至一地,遍游名胜,交游政要,拜访名流,寄情山水,描摹风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美景与美文相得益彰。人在旅途也好,人在 途也罢,他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一次漫长而崎岖的文化之旅。寻访归来,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秦观的足迹并没有因时光流逝而黯淡甚至消失,而是恰如前人所说“弥亿载而愈光”。与秦观生平事迹和不朽作品相关的遗迹,许多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关作品被收录在许多城市的地方史志当中,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重视、传承和弘扬,他的形象已经成为一些城市靓丽的名片。串联起秦观散落在祖国山川大地、城市乡村的一个个清晰而厚重的足迹,会令人更加信服地相信:秦观的一生,是有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一生,是追求真爱并获得真情回报的一生,是屡经挫折并最终铸就悲情的一生,又是才华横溢并创作出不朽作品的一生。
正是秦观以自己特殊禀赋、杰出才华和坎坷人生谱写的文化之旅,让我们此次的寻访之旅有不虚此行之感,让秦氏后裔、让我们秦观故里之人有理由为之自豪。八万里寻访,最直接的成果是《寻访秦少游》——一本容量16万字、300幅彩图的书。以一个作者的心愿,我希望此书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游记散文的风格,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加深对秦观人生历程的了解,加深对其作品思想性、艺术性的了解,加深对相关城市历史名胜文化内涵的了解。这一心愿是否能实现,还有待方家和读者评判。寻访的收获并非一本书所能囊括,一路走来,亲历亲闻,零零星星,如艺海拾贝,往往触发一得之见,感慨良多。来日方长,愿以《寻访杂记》的形式,与同道们一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