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在公社广播站的日子

2017-02-15 00:00:00    作者:葛桂秋    来源:今日高邮

市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我发表的一篇散文,那婉转悠扬的音韵,把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曾经在临泽公社广播站工作的那些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是农村有线广播最普及、最红火的时期。一根银线连万家,在交通和信息都还比较闭塞的日子,有线广播是人们赖以获取外部资讯和娱乐的唯一工具,连起床、出工、做饭也靠它掌握时间,成了精神生活十分枯燥的人们不可或缺的寄托。正因为小喇叭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如此之重,小镇人家只要提起广播站,不论大人小孩,谁都能眉飞色舞地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唠家常、嗑闲话三句不到就扯起了广播。这个说,前天广播里宣传营南人有本事,养了一条上千斤的大肥猪呐!那个说,早上播天气预报的丫头把苦我们吃,说得好好的晴到多云,饭后来一阵大雨,把晾晒的被子淋个透湿。话音刚刚落地,叽叽喳喳的人堆里霎时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哄笑。

公社广播站坐落在西街东头一栋破旧的两层阁楼里。站长老杜是一位退伍军人,家住农村,质朴实在。副站长潘师傅,做起事情手脚特别麻利,头脑灵活,人缘很好。除了这两位长者,机务员小龚是一位无线电行家,个头高高,长得帅气,他不管对谁都是满面笑容,一开口便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公社干部见到他都很喜欢。

我走进公社广播站纯粹是一次偶然的机遇。公社开办农业学大寨专题广播节目需物色播音员,这在乡音浓重的小镇还真有点难。秀气端庄的小何作为女播音人选基本确定,男播音在哪里呢?有人想到说:上次服装厂到公社来报喜,读喜报的小伢子普通话说得不丑哩!当晚,我和小何被叫到公社的会议室,当着好多公社干部的面读了一篇文章,算是面试。小何受她在县广播站当播音员的姐姐熏陶,拿腔拿调,像模像样,虽然卷舌音多了一点,可语气拿捏得很准。忐忑不安的我心里却是不着底,七上八下地好一阵紧张,但还是顺利通过。从此我便被借调出来,成了公社广播站的男主播。

除了两位男女播音,公社还将当秘书的陈大哥也派来广播站,负责自办节目审稿编辑。精力旺盛的大陈年龄长我们好几岁,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又很会关心人,总是一副火热心肠。可为人直率的他脾气暴躁,对人对事不留情面,谁惹着了他,定会像点火的爆竹立马炸开;时过境迁,便又如爆竹的硝烟散尽,不往心里去。大家相处久了,知道各自的脾性,相互间谁也不去计较。人马齐备后,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局促的小楼更加热闹起来。扩音机房边隔开一个七八平方米小空间,既是采写编辑新闻稿的办公室,也是录制节目的播音室。一台笨重的磁带录音机,一只麦克风,是我们办节目所有的家当。公社的自办广播节目就这么紧锣密鼓地开张了。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为办好广播节目,我们全身心投入其中,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为让自办节目生动起来,头脑活络的陈大哥想到哪就做到哪。我们一起轮流抬着沉甸甸的录音机,起早摸黑地走田埂、过小桥,去歌声嘹亮的秧田边、在机声隆隆的打谷场,到人声鼎沸的工地上、在书声朗朗的校园里,现场录音采访,回来再增加混响、旁白,编辑成录音报道。每趟往返都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路途上大家谈笑风生、兴致高昂,每天都在这紧张、欢快的氛围中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小龚和我们都是一个学校同届的高中生,我与小何常请他帮忙,把我们非常崇拜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方明、葛兰等著名播音员的节目录音下来,再找来报纸,边听录音边模仿学习,提高播音水平。时间一长,真还有点长进。节目越办越好,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到新鲜活泼,连连夸赞说:小广播站有点玩意头呢!

那一年,县委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在我们公社驻扎了一个多月。巧的是,带队领导就有县广播站的常站长,我能脱产到文训班学习就是亏了他,那是后话。作为主管单位的领导,对我们公社广播站自然是关爱有加,非常重视,公社广播站播出的每档主办节目他听得都很仔细。一次,见到我们时十分开心,当着好多领导面表扬我们节目办得不错,播音像个小江苏台。听得我们心花怒放,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脚底打飘。也许我们的自办节目为领导撑了面子,也给领导脸上添上了光彩吧。

各方面的好评,更加鼓励我们齐心协力把广播节目办出特色。在公社广播站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我们彼此之间互相照顾,有事一齐动手,隔三差五还会用积攒的稿费聚一聚。大家七手八脚地一顿忙活,烧几个菜改善一下伙食。酒杯一碰,小酒一咪,小阁楼上顿时暖意融融,充满亲情和乐趣。机务员小龚应征入伍以后,公社专门向县请示,由我顶上这空缺的编制。我除播音、编辑,就又多了机务员的职责,轮班参加广播值机。

提起值机,最担心的是停电,而停电在那时又是家常便饭。电一停,自备的柴油发电机组就派上了用场。要用一只摇把让柴油机发动起来,对于膂力不足的我来说比写稿、播音难多了。特别是冬季低温,黑咕隆咚的柴油机也是欺人太甚,被摇得哼哧哼哧地吐出几口黑烟,抖动几下身子就又纹丝不动,让大口喘着粗气的我眼冒金星,毫无招架之力,只是愤愤地瞪着这冷冷的机器半天也回不过神来。

广播一响,人们新一天的劳作便开始了,如不能按时播出可就是大事。好多习惯早起或上班、出工的人因为喇叭不响,睡过了点,路过广播站的小楼总要仰起脖子,扯着嗓门把我们好一顿责备。所以,冬季每到轮我值班,心里很有点惴惴不安,从没有睡过踏实觉。深更半夜醒来,都会下意识地用惺忪的睡眼,去瞄一瞄电压表上那根红色的指针,是不是还坚守在220V的位置上。

而我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比我睡得更不踏实的人。只要到了广播前奏曲播放的时间,还听不到小喇叭响起,家住广播站附近的潘站长,就会披着还没系好衣扣的棉袄,匆匆赶来增援。机器在他手里也好像特别听话,几圈一摇便乖乖就范。当柴油机突突突地响起,我赶忙着去接通扩音机电源,家家户户的小喇叭便响起了嘹亮的乐曲,满头大汗的潘师傅早已夹起棉袄回家了。心里过意不去的我,还没有来得及说一个“谢”字。

多少年过去,那些人、那些事仍然历历在目,时时心存感激。这段青葱岁月给我们飞扬的青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羡煞了当年多少同龄的伙伴。可别小看了公社广播站播音员,在镇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无论是走在小镇的街巷,还是乡村的田头,许多人一眼就能认出:广播员来了!有人还惊奇地发问:你们还在广播里说着话,怎么到这里来啦?在乡村,更有好多大娘大婶凑到我们面前,要好好看看在广播里说话的播音员,让我们还真有一种明星见到粉丝的感觉。

时至如今,同学、友人聚会,很多熟悉的朋友还经常拿我们在广播站工作时的趣事调侃。难得开玩笑的我有时也就顺着杆子朝上爬,自我打趣说:我当播音员的时候啊,镇上的小姑娘都是斜着头走路的!大家追问为什么,我卖个关子说:那是因为广播站男播音员的声音太动听了!节目时间没到,小姑娘们就急不可待地把头斜过来,耳朵对着广播喇叭,在等男播音的声音啦!这一说,乐得大家前俯后仰地捂起肚子,咯咯地大笑起来。

俊男靓女总会让小镇人津津乐道。听众喜欢我们的节目、喜欢我们的播音,都认为男女播音员很般配,也更喜欢我们来点故事,少不了拿我们开心逗乐。可同是少男少女的我们,成天忙碌着编写稿件,拥挤在狭窄的播音室,同坐着一条板凳录制节目,就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我们都把所有的精力专注在了编织青春的梦想,小小的播音室已经无法关得住理想飞翔的翅膀。我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从没有满足现有的状况,早已乘着长风在遥远的天际翱翔,一意念念地去追寻自己描画的“大学梦”。

非常怀念那美好的时光,让我褪去了青涩,充实了营养,丰富了见识。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教育我、鼓励我、鞭策我不断地学习,不懈地努力。他们身上所闪现出的睿智、豁达、乐观的品格,敬业、认真、钻研的精神,是我永远的楷模,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宝贵财富。在临泽公社广播站整整工作六年多时间,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从没有停下过手中的笔,我从未敢虚度这青春的年华。心无旁骛的我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无法停下匆匆的步履,执着地在逐梦的路上朝着远方激情地奔跑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