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1 00:00:00 作者:赵科 来源:今日高邮
清水潭因高邮湖水冲垮运河堤岸而形成,因一汪碧水清澈无比而得名。因在高邮湖东面,家乡人又称“东湖”。
我小时候在清水潭边长大,外婆家就在清水潭北面的高庄子上,仅有的一户人家。每年寒暑假,我都去外婆家。站在外婆家门前,清水潭尽收眼底。
夏天的时候,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白色的菱花、绿色的蒲叶、黄色的蒲棒……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与外公一起去潭里罱泥是件快乐的事情。罱泥是因为当时没有化肥,人们将潭里或河里的烂泥用篾制的工具和网捞上来,放在船里,然后再浇到土地上改良土壤。在罱泥的过程中,有许多鱼虾会同泥与水草一起罱上来。天刚蒙蒙亮,外公就叫醒我。“走,罱泥去!”我连忙起身。雾气还未散去,清水潭四周一片宁静,如同披着薄纱的少女。随着船动,菱花乱作一团,让人不禁想起“清溪波动菱花乱”的诗句。随着船的深入,我坐在船头,微风拂过,一只只水鸟在竹篙声中应声飞起,掠过湖面,绕飞一周,又回到蒲叶之中。一开始,外公是忙碌的,我看着他张开罱泥的两根竹竿,向下夹紧、拧起,再张开、倒入船中。船身倾斜。我眼睛紧紧地盯着船舱,一看到有鱼虾就要捡。外公不答应,说时间早着呢。等到船舱有一半时,外公休息了,坐在船尾悠闲地抽着烟。我便不亦乐乎地忙起来,全然不顾身上溅着的泥巴。虎头鲨、昂嗤鱼、蚬子,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鱼小虾,一一捡起,放在篓中。
午饭,香喷喷的湖中鲜上桌了。
盛夏不久是收获蒲棒的季节。那一根根如蜡烛的蒲棒,当地人称为“鬼蜡烛”。我们常把它晒干,然后点燃,熏蚊蝇。蒲棒上松软的绒毛用来做纸张。掰蒲棒的乐趣还在于捕鸟、捡鸟蛋。清水潭四周到处是蒲叶,那里面耀眼的蒲棒一眼就可认出。我们小孩子就用洗澡盆当船穿行其中,惊起的水鸟到处乱飞,偶尔还会有鱼儿跳入我们的“小船”中。小伙伴们兴奋不已,时而传来惊叫声,多半是遇到小水蛇了。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向清水潭。清水潭四周又恢复了宁静。
夜,来了。流萤到处是。潭里的蛙声此起彼伏。月亮出来了,清水潭又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冬天来了,清水潭结冰了。小伙伴们在靠岸边遛起了冰。即使是一次次跌倒,冰面上仍荡漾着我们的笑声。夏日比赛打水漂的游戏不能做了,只能比赛看谁扔得远。一个个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在冰面上不停地向前滑去。有时在水浅的冰面下有冻着的大鱼,因水草缠绕不能游入深潭。我们就敲开冰面,又多了一顿美餐。
寒暑易节,外公外婆都走了。每年去舅舅家拜年,我总在清水潭北岸走一走,看一看……
枯黄的蒲叶依旧,冰封的湖面封不住我往日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