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母爱是苦涩的

2017-03-19 00:00:00    作者:姚正安    来源:今日高邮

——读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

胡适先生的散文《我的母亲》,不长,没有特别新奇的内容,也没有母亲如何给儿子好吃好穿好玩的寻常情节。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却总是读不厌。每读还是泪水不禁,每读不免激起我的多种回忆与想法,每读对母爱的认识都推进一层。

我,我们,往往以为,母爱是“新书包”“花折伞”,母爱是“三鲜馅”。

其实不然,胡适以其经历告诉我:母爱是苦涩的。

胡适母亲是一位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姑,为了满足父亲获取彩礼建房造屋的欲望,十七岁嫁给比自己大三十多岁的官人胡传做续弦。十九岁生下胡适,二十三岁丈夫去世。

至于二十三岁的寡妇如何主持一个大家庭的家政,如何与比自己年长的继子们相处,其艰难,其辛酸,在此不说。我们只看她是如何教育胡适的。

胡适三岁时就认识一千多个汉字,四岁进私塾。

胡适在文中回忆:“每天天刚亮,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饭。”

四岁的胡适是自己走向学堂,自己到先生家里拿学堂的钥匙,母亲没有一路相陪相送。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严厉的目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胡适用了“每天”。这样的“每天”延续了九年。但这是不是说,胡母对胡适不爱,或者胡母不懂得母爱?不是。胡母对胡适爱得刻骨铭心,爱得舍身忘我。因为胡适是她唯一的骨肉,也是她活下来的全部理由。

一次由于胡适说了一句轻薄话,而遭致母亲的惩罚。“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胡适感叹,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胡适十四岁离开母亲独自去上海求学。作为年轻守寡的母亲,眼看着幼子远行,是怎样一种心情,做母亲的谁不能想象得到呢。

胡适在美国留学其间,母亲得了重病。但母亲不让家里人告诉他,请人照了相片,留在家里。说万一自己死了,等儿子回来,可给照片让他看,看到照片就等于看到自己。而且,还特别关照家里人,自己走了,还要照例模仿自己的口气给胡适写信,以不让儿子学习分心。

此情此景,谁读了不凄苦,谁读了不剜心。

胡适在文末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实施的教育内容是苦涩的,与此同时,胡母内心也是异常苦涩的。但苦涩之苗绽放出灿烂之花,苦涩之水酿出了甜美之酒。

读着胡适回忆母亲的文章,我不由想到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家庭教育。

现在从家庭、学校到社会,似乎有一个共同感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让人操心了。有的家长甚至直言,管不住孩子。

但是,做家长的想一想,我们到底教给孩子什么了呢?

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母亲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之一,孩子在哪所学校上学,学习成绩怎样,在班上排第几名。

节假日,我们看到的,也大多是父母陪着子女奔波在各种特长班培训的路上。

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几乎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绝少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思想道德表现。

除了学习,我们还关心孩子什么了?我们到底实施怎样的家庭教育、怎样的母教?有没有母亲像胡适的母亲一样,让孩子反省“昨天”的行为,进而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认错,并实施一定的处罚?

不少家长认为,作为家庭,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至于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从而出现了学校与家庭一头紧一头松的现象。家庭教育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都无法取代的,毕竟知子女者莫如父母。

有的家长非但不进行必要的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

有一位母亲,跑到学校找班主任打招呼,说,我儿子学习很认真,成绩也好,就是脾气不太好,不大听话,请老师待谅点,哄着点。弄得老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还有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在学校不守纪被老师批评、回家情绪不好,奔到学校抽了老师两记耳光。这位母亲可能没有想到,这两记耳光对儿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儿子日后的工作生活会起到怎样的负面作用。

有民谚:一个打一个疼,到老不成人。又,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

我当然不主张棍棒教育,但作为家长,必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是不能缺少的。

胡适之伟大,因为他身后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我敢断言,子女出了问题,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文盲,是一个家庭主妇,尚且懂得家庭教育、母教的重要,而对独苗采取严厉的教育措施。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职场中人,怎样就不懂得家教、母教的重要呢?

父母抚养子女,母亲爱怜孩子,乃天下之共则。胡母的教子让我们懂得:养,不是惯养;爱,不是溺爱。

如果母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都是甜蜜的乳汁,都是温暖的笑容,都是顺耳中听的美言,都是风来遮雨来挡,那么,子女走上社会,还能喝一点苦水吗,还能听一句逆耳之言吗,还能经风雨见世面吗?

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为了子女自立于社会,母爱注定不能没有苦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