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4 00:00:00 作者:韦志宝 来源:今日高邮
春天是放风筝的黄金季节。在城市广场、在农村田头,到处可见放风筝爱好者,天真烂漫的小孩、生龙活虎的青年、步履蹒跚的老人;到处可见迎风飘扬的风筝,龙形风筝、蜈蚣风筝、蝴蝶风筝,形形色色。人们在尽情地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我也喜欢放风筝。孩提时代,拿着自制的八角风筝,手持风筝线,沿着田埂狂奔,随着奔跑速度的加快,风筝腾空而起,越过头顶,飞向蔚蓝的天空,开心得不得了。当然,放风筝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阴雨天气,纸糊的风筝片刻被淋湿,进而出现破损,并从高空徐徐降落,很是扫兴。开心也好,扫兴也罢,风筝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小时候,农村没有风筝销售,有也没有钱买。要想放风筝,就必须先要学会制作风筝。风筝制作起来其实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四种材料,芦苇、纸、线和浆糊,而且都可就地取材。芦苇长在沼泽地,在乡下只要有河塘的地方就能搞到。纸张取材于看过的报纸,质量稍好一点的就是弹棉花时包棉絮的灰纸,尽管式样不美观,但比较耐用;再讲究的,就到商店买一两张稍厚的大白纸。为了展示风筝的外观形象,我们用彩笔在纸上画一些图画,无外乎飞禽走兽,以体现自己风筝的特色。线就更简单了。风筝上的尾线需要适宜的重量,这是平衡风筝的需要,过轻了失去作用,过重了会影响到风筝的起飞,因而用草绳非常适合(就是用稻草搓成的),可根据制作风筝的大小、重量确定草绳的规格;风筝线基本上采用栽秧时用的秧绳,线径也不算细,而且很结实,反正我没有遇到断线的风筝。浆糊则用面粉加上一定量的开水搅拌就能搞定,这种自制的浆糊很能粘贴。材料具备了,制作也就水到渠成。我们将芦苇折叠成两个正方形,再将两个正方形水平叠加,两边线外角侧成120度,出现八角风筝的雏形。然后糊纸,安装尾线、风筝线。片刻工夫,一个两平方米左右的风筝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最快活的时光莫过于放风筝。儿时的伙伴多是在拾树枝、割猪草之后才能得到家长的默许,放一放风筝。所以说放风筝纯属业余爱好,而且是忙里偷闲地进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奢侈。我们放风筝都有拿手好戏,彼此之间还自发地组织比赛呢,比谁的风筝外形好看,比谁的风筝放得高飞得远,比谁的风筝在空中持续时间长。我们制作的八角形风筝个头大,放飞时,拿风筝的人比较吃力,干脆两个人在下风侧拿风筝,一个人站在上风处放风筝。三个人放风筝,相互配合的要求比较高。拿着风筝的两个人将风筝同时向上举,并顺势推向空中;放风筝的人掌握好时间,拉着风筝线迅速向前奔跑。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大家欢呼雀跃,让快乐和梦想随同风筝飞向蓝天、飞向远方。
走上工作岗位,也延续着风筝之缘。只不过,我从一个放风筝爱好者,变成了一个放风筝制止者。面对遍布城乡的电网,我作为义务护线员,承担过境输、配电线路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看起来并不复杂,但责任重大。防风筝俨然成为保护电力设施、防止外力破坏的重点。虽然我是一名放风筝爱好者,但义务护线工作的需要,又不得不反对别人在电力线路附近放风筝。之所以如此反对,还缘于二十年前曾经发生在身边的500千伏电力线路瞬间跳闸的未遂事故。这是一起典型的风筝上线引起的外力破坏事件,引起了上海和扬州两地公安、电力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训非常深刻。
放风筝是一种乐趣,防风筝是一种责任,两者并非对立关系。希望放风筝者能够理解防风筝者的良苦用心。大家千万不要在电力设施附近放风筝,否则,你的这个爱好可能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