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武尚行曾这样描述连云港:“天连齐鲁千峰绕,地接江淮万里来。”城市抱着海,群山拥着城。孔望山就是群山中的一座山。
孔望山不高也不大,远看竟还有索道和环形跑道呢。走到景区,售票窗口尚未开启,门口虽有工作人员,但可随意进出。可能正处在晨练的时间段,我去得早无意中讨巧了。早春二月的清晨,阳光普照着山峦,寒风吹拂在面庞并没有什么不适。景区内见到的都是晨练的中老年人,几乎看不到游客的踪迹。
“佛从海上来,法在此中生。”孔望山因孔子登山观海而得名,是佛教从海上传入的登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孔望山摩崖造像,比敦煌石窟还要早300多年,多反映释迦牟尼本生和佛教的故事,史学家称此造像为“九州崖佛第一尊”。孔望山顶上的孔子望海像系纪念孔子登临此山观海而新建的。这山上既有孔老夫子登高望海的足迹,又有佛教最早的石窟遗存!
位于孔望山顶的“承露盘”,俯瞰着群山,此乃道教祭天祭海的器具,其体积之大也属罕见。距离承露盘不远的“杯盘刻石”形如巨砚,大石的底部有三块小石头支撑,正面东侧有一个盘形凹刻,周围有八个杯形凹刻,是东汉末年祭祀东海君之物。山顶向西不远的乘搓亭,为古代登临观海之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来此游览并写下《乘搓亭》一诗,使该亭声名远播。 “龙洞”虽不大,其内外的石壁上镌有宋、元、明、清诸代石刻题勒24则,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篆、隶、草、行书体齐备。其中尤以位于龙洞正西与正东方向的两块题刻最为出名,分别是王同的篆体题刻和林廷玉的抹字碑。两人先后担任过海州知州,都是明代有名的清官。
行走在山间小道上,时有美妙音乐传入耳畔。循着声音寻去,原来是一些老人在习剑起舞。不远处有人在打扑克。远处散养鸡场的鸡叫和树丛中的鸟鸣和应着,这番情景让人顿生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