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送水工

2017-04-10 00:00:00    作者:李阳    来源:今日高邮

作文记事不称姓名,实属不该,但我与他几无交集,只是常于无意中瞥见他来送水罢了。前几日下班时,与他在海潮大桥上偶遇,便于遗忘中又记起他来。

他大概在学校送水已有许多年了。刚到中专工作的时候,学校许多老师我都不能分辨清楚,唯独对他印象深刻,大概是生平从未见过送水工的缘故,因此第一次见他来送水,我很是诧异。

我远远便望见了他,一个推着三轮车的矮小身影,从一楼走廊门口,极缓慢地向我移近。等他快推到大厅时,我才看清楚他。他穿着一件褪色的“的确良”长袖衬衫,正朝我咧着嘴笑,显出一脸黝黑的皱纹,头发微微有些泛白,看样子该是六十左右的年纪。我看他咧大了嘴向我投来笑意,很是意外,赶忙召集笑容作为回应。我想与他点头示意,却只寻见他有些呆滞的眼神,游离似地从我身上带过一眼,旋又匆匆朝前看去。他还是那样咧开着嘴,挂着凝固的笑,径直往前走去。

我这才瞧见三轮车里满满当当的暖水瓶,心里猜到他是来送热水的,但仍不免诧异。我以为做送水工作,该是余华《活着》年代里的凤霞之类,旧社会生活穷苦、技术落后,大概送水工很多,不曾想今时还有人在做送水工。办公室都有电水壶,送水该是没有必要的。我不禁有些疑惑。等他从我身边经过,我才注意到他的颈背竟有些微驼,腿脚似乎也不很灵便,他是极机械而僵硬地推车到楼梯口的。

他每天都来办公室送水,进来的时候常常一手拎一只暖水瓶,收着脖子压着背,脸上照样咧着笑,身材却似乎比我第一次在楼下见到时更矮了一些。他放下水瓶,脚下布鞋“踏、踏”的声音便渐渐远去。大家对他的存在似乎并不感兴趣。尽管他每天都来,我却从未见到有人跟他招呼,也从未有人提起过他。他就像一股微弱的空气吹了进来又转瞬即逝,唯听见布鞋发出“踏、踏”的声音。

热水瓶已经送来了,却少有人问津。我想大概是大家嫌他的热水不卫生,于是都只喝电水壶里的水,我也没能例外。有一次接连上了几节课后,口渴得厉害。刚踩进办公室大门,我便抓着杯子直奔电水壶,奈何电水壶里空空如也。我只得拽开热水瓶塞,灌满一杯水,急忙吹了两口气后便一饮而尽。等我回到座位上,一位同事走过来,微笑着悄声对我说:“水瓶里的水不干净,以后还是尽量烧水喝。”我知道她是好意,便会意地点了点头,此后也真再没喝过水瓶里的水。不过我真没觉得水瓶的水不卫生,不就是烧水么,还能烧出地沟油来不成?但我为何也不喝,我不知道,大概是因为大家都不喝罢。

我想,其他办公室也大抵如此。夏去秋来冬又至,他早已从“的确良”换成了藏青棉袄,但每天装回三轮车里的暖水瓶,却依旧跟上午送出的时候一样沉甸,只是水该是有些凉了。

转眼已离开中专一年有余,若不是在桥上偶遇,我是无论如何记不起他的。我骑着车快接近他的时候,他正推着自行车在桥上缓缓走着。我看见他的背影,总觉得有些熟悉,一直骑到他身边,才认出是他。他依旧迈着机械而僵硬的步子,缓缓推着车,颈背虽还是微驼着,但却比在学校里见他时挺直了许多,也还是那样咧着嘴笑着,却比先前自然了许多——大概是眼里有回家的路,心里有家里的乐事,才不由得笑起来的罢。我这么想着,心里却有些吃惊。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记下他,他是谁?我不知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