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最美后院牡丹花

2017-04-20 00:00:00    作者:梁文萍    来源:今日高邮

前不久,在《高邮日报》的组织下,我有幸前往扬州享受了一场文化大餐——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讲的“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运动”。

第一次知道白先勇这个名字,还是在中学时代。一本《台北人》,让我认识了一帮在今与昔、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中挣扎的失根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和沧桑厚重的历史感,仿佛一声叹息狠狠敲击在我的心房。没想到多年后,在白先勇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之际,我有幸能够亲眼见到他。而此时的白先生,让我敬佩感叹的不仅仅是他永恒经典的文字,还有他为传承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本着对于昆曲的热爱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白先勇先生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将现代和传统巧妙融合的昆曲,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即扎根文化沃土、浇灌有机肥料,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如今,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软实力,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不少文件,旨在传承、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

作为一名90后的文化工作者,对此我深有感触。诚然,我们这一代人,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不像有些同龄人热衷过洋节,但是却也喜欢看日剧、追美剧、听外文歌。社会上曾经对这样的现象有过担忧,觉得可能会出现我们的文化话语权被“舶来品”夺走的情况。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像我这样的一代人,反而比大众想象中更加迫切地希望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热”起来,还要“传”下去。我们有那么多璀璨的文化瑰宝,不保护不传承不推广多么可惜。正如白先勇先生在讲坛中所讲,看遍国外风景,回首望,发现自己后院的那朵牡丹花最美。作为文化工作者,作为一名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担当,让更多的“牡丹花”缤纷怒放,让我们的“后院”百花争鸣、欣欣向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