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苦中自有甘甜来

2017-05-02 00:00:00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半耕半读性质的农业中学,“耕”是特色,由耕而衍生的农具、农活、农事,都离不开师生的亲力亲为、辛勤劳作,它浓缩为一个“苦”字镌刻在记忆里,也绾成一个“甜”字绽放在心扉上。

当时,我工作的单位临泽农中在全县学校中农田最多。许多农活诸如割稻、收麦、积肥、下肥、翻地、挖沟等,都是师生动手,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对体重只有百斤的我及其他身体单薄的同事,都不是一件轻巧的事,事非经过不知难,干过重活方知苦。

我们教师都认为:下荡割芦柴最难最苦。割柴都在严冬,常常是滴水成冰。下荡劳作要穿一种“木桶鞋”。这种鞋高尺许,是略扁的椭圆形木桶。双脚伸进去,要紧紧地塞好稻草,不留一点空隙,做到举步桶移,随心行走。它保暖,更重要的是不怕尖尖的芦柴茬子戳。割柴的刀也是特制的,木柄长1米多,刀劈厚重,刀口锋利。割柴时一刀下去,芦柴就割倒一小片。如此连续劳碌,一干就是好几天,直到公社划定、生产队赠予的芦滩的柴全部倒下为止。

然后,有人在割过柴的荡滩上搭起并不能遮风挡雨的小棚子,加上滩上不好支灶烧饭(支了一生火就塌),忍饥受冻是常有的事。运柴的人更苦。割下来的大柴(编芦席)、小杆柴(砌茅草房子作檐口)在船上码好,后舱有人就荡起双桨,船头有人用竹竿撑船,又可以探路。我戴着手套撑着,觉得篙子上已结了一层冰,当地人叫“抹鳗鱼篙子”。有个学生换我干一阵,一不小心掉到结冰的河里,他立马上岸奔回家,换了衣服又上船干。当时,心里透凉,看着一望无际的草滩,满目苍凉、艰辛,丝毫没有芦苇生长苍翠、挺拔的怡趣。

头二十里的水路就这样一步步艰难地“走”过来,待到接近学校附近的石桥时,已是深夜,船搁浅了。不要人发号施令,大家一齐跳到河里,推着芦柴船破冰而行,直到大家吃上夜顿子——喝一碗稀饭,心里才暖和起来。多少年后想起那“木桶鞋”、大冬天下河推船,自豪感中才觅得一些苦趣。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教师从临泽农中上临泽镇挑大粪是又脏有臭的事,引人注目。从临泽中学到后河的万桥沟子,我们一行多人,挑着一百多斤的粪担穿镇而过,中途不能停在任何一家门前,一个下午要挑好几趟。有人在柜台的后面射来鄙夷的目光,也有人当面夸我们:“你们不像教师,像农民,吃苦了。”

除了从临泽中学挑粪,师生还全上阵,分班分时段地背起粪兜筐,人人去“拾狗粪”。社员说,拾粪不能成群结队,只能单行赶早。我第一次背起这玩意,并不感到难为情。有一天起了个大早,穿行了七八个大队,只拾得一点点人粪,而不是狗粪,当天任务没有完成。有人向“拾粪大王”翁大摆讨教,他说了一个字“偷”。有些人如法做了。任务还超额完成。我们得知真相,向领导建议,靠拾粪解决不了积肥问题,如果“偷粪”事传出去,不利学生培养,应当叫停。于是,全校又兴起了“寻旱草”积绿肥的活动。

春光明媚,芳草萋萋,正是“寻旱草”的好季节。大路旁、田埂边、河坂上,到处都有农中师生的身影。他们用小弯刀、小铁铲,将一把把青草装进草兜里,编织春华秋实的梦。一兜兜青草与猪圈里猪脚灰放进草粪塘,沤制有机肥料,孕育丰收果实。积绿肥的日子里,谁也没有踏青赏春的兴致;打谷场的掼把声中,却洋溢着连年丰收的喜悦。

半耕半读的学校年复一年耕耘不已,播种希望,收获成果。前来参观学习的同志点赞,风景这边独好。可是师生过的近似“苦行僧”的生活,早、晚是一碗陶制“和尚头”的粥,中午四两饭,外加一碗“和尚头”菜汤,或是青菜,或是萝卜,或是茨菇咸菜。在最困难的时期,菜汤中无油,这种“无油汤”耗得大家食之无味,营养缺乏。对此,大家已习以为常。突然有一天,一位何老师像变戏法似的带来了菜油,只有青霉素瓶子装的一尕尕油。中午吃饭,他将在学校用餐的老师招到一起,用扫帚枝在“油瓶”里蘸一下,然后往老师菜汤碗里涮涮,顶多有一点油珠子。老师喝汤闻到油香味,心满意足(各人油计划另有安排)。这种少有的“打牙祭”犹如天方夜谭,而让我们终生难忘。

当时,我们正年轻,也很传统、单纯,组织上将你“钉”在这里,你就得面对艰苦,敢于担当,好好工作。那时,没有人跳槽,没有人发牢骚说怪话,比我们更苦的人多着哩!多少年过去了,想当年,尽管我们冷落了明媚春光的陶冶,冰封了围炉絮语的享受,但是信仰和毅力支撑我们走过来,值!即使往昔艰苦岁月,有干活时的苦叽叽,也是干成后的甜丝丝。有那时的苦垫底,我们觉得再苦也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