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画汪老故居图

2017-05-26 00:00:00    作者:蔡生    来源:今日高邮

2013年6月的一天上午,我正步行在大淖巷头的大街上,忽然听到前面有人叫我,向前一看,原来是金家渝医师——汪曾祺先生的妹夫。他边向我招手,边快步走来。相互问好之后,他笑着说:“事情就是这么巧,我们正提到你呢,真想不到‘说曹操,曹操到’啊。”他指了指身边的一位女同志,对我说:“我介绍一下,这位是季老师,她是从北京来的,是位独立制片人。”这时我才注意到她,50岁开外,中等身材,衣着朴实得体,留着短发,身挎一只军黄色的帆布包,鼓鼓的,沉甸甸的,看上去精明能干的样子。金医师接着说:“事情是这样的。季老师早就想给汪老拍点什么。几天来,陪她跑了一些地方。前天我们去过了市文联,想请他们推荐一位绘画的,帮助季老师画一张图。他们排了一下,最后提到你,但又无法与你联系。正动脑筋如何能找到你,就这么巧,你来了!”说到这里季老师打断他的话,说:“据金医师说,汪老故居大部分拆掉了,我很想知道原貌是什么样子,却没有找到相关资料,现仅有一张由汪老弟弟汪海珊凭记忆画的故居平面图,但这没有直观感觉。”金医师插话说:“想请你根据这张平面图,画成立体效果图。”我略加思考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但我也从未接触过。刚才听到季老师为汪老远道而来,实在令人钦佩。作为汪老家乡人,更应当尽一份力。当然也有些困难,但我会努力去做。那就试试吧!”还没等我说完,季老师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说道:“谢谢,让你辛苦了。”我说:“应该谢谢季老师!”接着我又问了一句:“什么时候要?”季老师想了想说:“最近我可能回北京一趟,等我下次来给我,行吧?”我说:“那就这么定吧!”

回来后,我就着手考虑方案,勾草图。由于这东西是个细活,需静下来慢慢画。天也渐渐热起来,我只有利用早上时间画,加之自己已是古稀之年,视力下降了,有时线条也把握不准。给人承诺,就得做成。经过一个多月的仔细推敲,反复修改,终于画成了,就等季老师来邮。

从那天在东大街的巧遇,到后来给我一个为汪老画故居的机会,细想起来,这可能是一个缘吧。我祖籍兴化,上世纪四十年代迁至高邮,就住在竺家巷内汪老家斜对门,小时候经常在他家玩耍,对汪老故居的大致情况,至今还留在脑海里。我与汪老的大弟汪海珊都喜爱绘画,是邮中的校友,我们的作品常贴在学校墙报上。我对汪老很敬重,十分喜爱他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如靳彝甫、戴车匠、高大头等,均见过其人,印象很深。我曾创作过多幅有关汪老的书画作品,如国画、剪纸、邮票设计、书法等。

不知何因,迟迟未得到季老师的消息。直到当年10月,才接到季老师的电话。她说,由于最近忙,暂时不来高邮了,明年再说。并对我深表感谢和歉意。后来才得知主要是因为资金筹集未能到位。但我答应的事做了。

汪老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他笔下流淌的是他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挚爱,深爱他的家乡人永远怀念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