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栽秧号子

2017-06-19 00:00:00    作者:汪泰    来源:今日高邮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夏收夏种开始。割麦,挑把,脱粒,耕田,平田,下肥,拔秧(发芽的稻子在秧池长到三五寸长,要拔出来移栽到大田),挑秧,栽秧。什么活儿,一下子都来了。

这个节令,公鸡也唤不醒劳累的人们,家里的广播喇叭就替代了报晓的公鸡。喇叭里唱什么?栽秧号子。

公社广播站凌晨四点开始放这支号子催人早起,这号子自开栽秧门到关栽秧门,要闹二十来天。曲调说不上好听。一句哼半天,这是歌吗?熟到自己也会哼,无所谓好不好听了。

随着栽秧号子响起,妇女们打着呵欠起床了。一拨人直奔秧池,干什么?拔秧去。这时秧池里的水还寒气逼人。农民有句话,“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人们上身裹着薄棉袄,腿上裤管卷得老高,一下水,浑身打个激灵。女人们坐在秧凳上,双手就着小秧根部向上薅。拔秧苗可要细心了,手要尽量接近秧苗的根部,抓住一把秧苗向上拔时用力要匀,否则嫩秧容易断。作贱秧苗是要被责怪的。拔出秧苗,用两根稻草扎成大小相宜的秧把子,抓着秧把子在水面“啪嗒啪嗒”几下,冲刷掉秧根部的泥,丢在一边,让男人们挑到要栽的大田。

个把小时后,拔秧苗的妇女们上田埂,回家吃早饭。她们的早饭男人都已烧好。另一拨妇女已吃过早饭,直奔大田忙插秧。所有的男人都下大田了,他们忙着下肥、平田、挑秧,这一切活计都得在后一拨妇女下田前做好,才不耽误插秧。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在队长王福海的肚子里。

这时的大田里是热闹的,到处是忙碌的男人和女人。小孩子们做什么?撂秧。大女孩子们(男孩子要上学呢)把秧把子等距离地撂到要插的秧行里。我们新农民什么事都想做,什么事都要试一把,只是觉得拔秧苗真不容易。薅着秧苗往上拽,力小了拔不出来,力大了,秧断了。试了几次,不敢再拔。挑秧也不容易,一担秧,百多斤(农民的担子更重),那田埂又窄又滑,赤脚走在上面要十分小心。我们尽力把脚落在扒根草上,踩在草上,脚心痒痒的,着地时五个脚趾头尽量张开,用力抓着泥土,以防滑倒。平田是用牛手和水牛的事,平整好秧田,把猪厩肥均匀地撒到各处,作秧苗的底肥。

栽秧了,秧田里是要有歌声的。这歌,当然是栽秧号子。

“革新栽哎——革新栽——”妇女队长葛爱子起头唱起来,和广播里放的一样,姑娘们都应声而和。我们只听到音,不解其意。听人解说后才知道这栽秧号子的变化过程。原来第一句的词是“隔档栽”,现在改为了“革新栽”。以前栽秧,每人一趟,六棵秧,不讲究竖直成行,秧苗活棵后,松根推耙除草不方便操作。后来要求竖成行,既美观又便于以后的田间管理。为了努力把秧行栽直,专门改进了拉秧趟子的工具,在中间增加了五个齿,拖一趟成六行,为栽直秧行提供了方便。第一句改了,下面的词也都新填了,成了真正的革命口号。于是,我们听到的栽秧号子是这样的:革新栽哎——革新栽,栽好秧苗为革命哎——同志哎,手拿哎——秧把子笑吟吟,种田也是为革命。我的同志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的同志哎……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栽秧号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词,只是有人唱着唱着就唱到旧词上去了。

栽秧的场面蔚为壮观,碧水,绿秧,水中倒映着的蓝天白云,还有红旗,几十个妇女参差成一行。栽秧是渐变式的退后,好似慢镜头,但双手指头间的节奏感还是很强的,栽秧号子的旋律与之能相应。如果换成进行曲,这秧还能栽好么?

一人开头,众人都和,秧田的气氛立即变得十分有趣。不栽秧的男人和小孩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站着不动了,他们在听,在找,哪家的女人唱得好,谁家的丫头嗓子亮。这号子,是那么悦耳。没听到过男人跟着唱的。他们也唱,活儿谁干呢?倒是隔壁田里的扣章,站在平田的耙子上,一手把着牛绳,一手抓着鞭子,头一扬,九转十八弯地打起了牛号子。他的嗓子一亮,牛蹄儿更快了,栽秧的女人直起了腰,说:扣章打的号子真好听。

这一刻,天地人一下子安静下来,像一幅画。

忽然,斑鸠叫着“白果果——果,白果果——果”,一阵风似的掠过秧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