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5 00:00:00 作者:周荣池 来源:今日高邮
我和海涛曾同事六年。那时候与他交流并不多,他本来就是一个寡言却幽默的人。虽然在一个部门工作,但只有偶然在酒桌上会说些热闹话。可是几杯酒下肚的话,虽不全都是假话,但因为那黄汤的荒唐,基本都是醒了就忘记了。那时候我编辑一份报纸的综合版,可以放些言论和文学。有一次海涛交给我一首古体诗让我在上面发表。我有些诧异地照做了,但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来是因为我那时候不懂旧体诗,二来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人情稿发了。就像是我和海涛同事六七年,终于也是各奔东西了,谈不上无情也并不能说是厚谊。
今年上半年在微信平台中,我偶然看到一组旧体诗,写得颇有些意境和才情。看到署名是黄海涛,我才突然想起这位不曾陌生的老同事来。我爱诗而轻易不敢写是怕亵渎诗,这并不影响我爱读旧诗。
且看《荷塘》其一:
水岸萋萋草,波中淡淡烟。
荷怜新雨后,蛙爱旧塘前。
舟动华鳞散,风平玉露圆。
红花浮翠盖,窈窕似婵娟。
诗中四联皆有物,水边草、波上烟、雨后荷、塘前蛙,又有舟动、玉露、红花等等,由实而虚,从近到远,世界本有万物而取这几样入诗,如画家手中有万紫千红,却只选心仪的二三种丢在安静的纸上,点石成金、撒豆成兵,顿时间满纸的生机与气味,看起来毫不经意实在是独具匠心。在这就是一个人的趣味,一个写诗人的趣味——海涛的诗歌是有趣的。
又有《牛车》:
出关老子坐牛车,著有五千道德书。
如若西行高铁坐,风光过眼又何如?
旧诗是缓慢的,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之所在。我们眼下的生活不是太慢了而是太快了,我们的写作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于是我们的生活就需要少而慢的状态。这也大概就是高速如此的时代人们却还需要诗词的原因,诗词以内质的缓慢调节了我们的生活,在慢中找到了永恒的力量。诗人说老子坐牛车出关而著书五千言,《道德经》却流传了几千年,今人就是坐上高铁哪怕飞机恐怕也是赶不上这牛车的。这个道理看起来很浅显,但是其实一般人很难做到。世上正是这种看是简单而做不到的道理才是大道——海涛的诗是有理的。
有趣让海涛的诗有味道,有理让海涛的诗有嚼劲,这是写作者难能可贵的本领。可有时候读诗读的却有似乎要超越这些技术层面的华丽。我们读“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好像写景并不见趣味,说理也不见深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就这简单的几句话,谁都能知道那是“想家了”。为什么这么平白如话的诗歌能够流传千古?那是因为诗人想家的时候不要雕琢矫情,就说想家了就是满纸的情怀,也让人动情不已。所以好诗是要有情的,情才是系住风筝的绳子。海涛的诗很多,有情的诗歌也不少,如《乡愁》:
水长山万重,羁旅夏秋冬。
故土生新貌,他乡忆旧容。
荷塘风淡淡,庭院月溶溶。
静夜无邻里,虫悲露更浓。
想来想去,不必少说这一句话,海涛的工作中开了很长时间的车子,后来在机关工作安顿下来——这是不是像他写的老子坐牛车一样,如今果然得道了呢?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最近见到他还是那么亲切,话语幽默机智却仍然不多,不像我一向地聒噪。暗想只愿海涛一定要保持这种状态,不要像有些人写了一些文章就膨胀、发表点东西就张狂,说到底写诗就是我们的手艺或者乐子,拿出来到处炫耀或以为写几个字就高明于别人就不好玩了。即便是写到名扬天下也要先做个温暖平常和善的人,这样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好处的——这话我与海涛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