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成家棺材店

2017-07-06 00:00:00    作者:王春    来源:今日高邮

在我童年时代,高邮复兴街东段一户姓成的人家专卖棺材,人称“成家棺材店”。

该店为三层高楼,门朝北;由于街道不是太宽,所以阳光不能普照;若是冬日由此路过,多少会有些阴冷和萧瑟。

棺材店是从不挂牌的,更不好“促销”,是名副其实的“守株待兔”。在我的记忆中,当时成家棺材店里的存货还是十分可观的:楼下整个堂屋一口口的棺材摞得整齐老高,黑黝黝的,不分昼夜地在静候着一个又一个不幸的亡灵。

前来购棺的,依据亡者的身份地位及家中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档次的棺材。我的大外婆和我的父亲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相继去世,免不了去成家棺材店购买。卖主习惯地用手指咚咚咚地敲敲棺材帮子,从反射声音的不同来细说其棺材的“好丑”。一般最便宜的那种叫“薄皮材”,从用料到加工都比较粗糙、“搭浆”。其外表仅刷了一层灰黑色涂料而已,暗淡无光,甚至还能瞧见薄板之间露出的缝隙。而所谓好的棺材就大不一样了。那油漆乌黑锃亮,棺木厚而严密;入殓后需三根扁担六条大汉方能抬动。唯有下葬时没有区别,习俗大致相同:削取长房长子的一缕头发,随钉而钉,声声凄惨,仿佛钉在活着的亲人心上;于荒郊野外,无论多么撕心裂肺地哭喊,也阻挡不了那一锹锹沉重的泥土,掩埋了常令人噩梦连绵的棺材。

差不多在“文革”前夕,公家早就下令不准土葬,推行火葬。即便个别有违,亦是偷偷摸摸;到后来,有些丧户为亡者生前“交待”,弄个纸做的棺材,走个形式而已。自然,从那时起,成家棺材店也就闭门停业,不再靠“死人”过日子。尽管如此,成家几房老兄弟以及他们的后人,并未放弃独特的木工手艺,遂纷纷投入到房屋建筑、家具制作等行业之中,用勤劳而灵巧的双手,打造全新而富庶的生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