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倒映历史的“手绘”

2017-07-13 00:00:00    作者:陈君君    来源:今日高邮

——评周游《心情的风景》

何谓“手绘”

手绘,指各行业手工绘制图案的技术手法,用画笔在图纸上勾勒建筑、服装、插画、动漫、家居、园艺等。手绘是最彰显创作者功力的方式之一,跃然纸上的风物保有着作者指尖的温度。手绘虽是美术界的方式,但在哲学层面上是与文学相通的。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一文里点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与诗间的通感,由此可见一斑。周游的散文集《心情的风景》即是如此的一幅幅手绘,作者在字里行间描摹了自家眷恋的风光、别处旖旎的风景、风云历史的人物、日常生活的琐细以及家乡的美味珍馐,时间跨度近三十年,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历史的余烬与作者的心力。周游将时间与空间契合在一起,这些文章既是风物志,也是诗词集,56篇文章里沉淀着厚重感,而这厚重感则源于作者的历史观,将所见所闻所感不断地予以历史性回溯,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关照下进行人生的“旅行”——感悟人生。

如何通过文字观看历史?《心情的风景》提供了可贵的路径,将被时间掩埋的空间历史倒映了出来。一种是用读史的方式进行“旅行”,另一种则是用“旅行”的方式进行读史。前者是对特定景观的历史重现,后者是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用读史的方式“旅行”

《心情的风景》既是散文,也是诗歌,作者在两者间不断切换。该书最鲜明的一个写作风格即每篇文章都杂糅进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使全书通篇透露着些许古韵。这是作者“旅行”的方式,这些附着的诗句并非单纯的炫技,每一处都经过了作者反复的琢磨,而其背后则是更花心血的搜罗与斟酌,以求精准达意。这些诗句犹如看不见的细线,将作者的情感与历史的景观串联了起来,用读史的方式予以体悟人生与纵观风景。诗句在不同的情景下彰显了不同的作用,作者深谙此道,充分发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功用与价值,使读者能够在领略诗词歌赋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脉动。

一、状景。中国古典诗句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能够在平仄间将景观表述出来。在头篇《高邮也有西湖》一文中,缀上秦观的逸句“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将高邮湖多的景象陈列了出来,词句具有统领全文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借用他人之笔状景的地方不单只是古人的诗词,也有当代作家的印迹。譬如在《大淖寻梦》一文中,作者摘录了同为高邮的作家汪曾祺的名篇《大淖记事》,“淖,是一片大水……河水解冻了,发绿了,沙洲上的残雪还亮晶晶的堆积着。”这一段文字是周游向汪曾祺的致敬,同为高邮人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文字搭建着一个文化之乡,赋予了高邮这片土地更多的文化气息,有着较强的地域使命感。此外,借汪曾祺的名作状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汪曾祺曾自称为“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在这个意义上,周游希冀着用同样的方式向汪曾祺看齐,表述自己的立场。可以说,周游选用的诗句看似状景,实则是借古人的口吻代说繁冗的景色,历史的底色和思想的呈现才是作者的意图所在。

二、抒情。古典诗词最宜抒情,《文游台》里“忆昔坡仙此地游,一时人物尽风流”,这是一种情感的直述。今人所作的题词同样可以拿来一表,如在《大明寺》里的“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话”,记录了中日在佛学交流上的千古情谊。对联是与古典诗词略有不同的文学样式,《联苑的圣贤》里有大量的对联,其中很多是作抒情之用,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无可奈何惟有死;生在天堂,能入地狱,为之叹息欲无言”等,从细微中见宏大,将作者的情绪缔结在对仗工整的对联中。

三、咏史。历史是《心情的风景》的核心,历史的沉浮之感借用古人之言表述最契合不过,如《钓鱼城》里文天祥遥祭张珏:“气敌万人将,独在天一隅。向使国不亡,功业竟何如?”这里豪迈与怨恨看似是文天祥的口吻,实在是作者在游历过“上帝折鞭处”之后的心境。咏史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咏史是手段,是为以史为今之镜,想到这一方小城经历了那般的风雨飘摇,作者回归当下,呼吁“钓鱼城应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周游将人生形容为旅行,将自己的体悟融入了笔尖。《心情的风景》里的文章都是经由作者扎实的考证,看似是“游记”,实则耗费了大量心血予以翻阅资料、夯实文本,可谓罗马的建成非一日之功。

用“旅行”的方式读史

不能简单地将周游的《心情的风景》视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随笔,它是一种对话——作者不断地在与古人对话,将自己的历史观复现在古人的身上,甚至重新解读历史,并不断挖掘出被历史掩埋的旧时光。

周游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作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笔下的《芈月的真相》。这篇文章写成的方式显得很“旅行”,因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而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并查阅了大量文献以求证芈月在历史中的真相。这是一次文化的“旅行”,在时下热点的带动下,来到有关芈月的历史跟前。使过去与现在在同一维度对话,古籍中的芈月形象与影像中的融合在一起,显得立体且丰满。

《委屈的细君》里有对历史偏误的纠错,指出《古从军行》里的“公主”乃刘细君,而非很多人以为的王昭君。“玉座吞声别,毡车触目悲。如何汉公主,去作虏阏氏。”将这位曾和亲远嫁的汉皇后人的事迹描述了出来,发人深省:在历史的角落里,有太多的人贡献了自己,而没有被更多人记住。

全书的最后一章最具烟火气,介绍家乡的美食。日常生活总是在个人的直接环境中发生并与之相关联,作者从中注入了历史感,将作为日常生活的美食提升到了文化的高度。作者看似是在品尝扬州早茶或高邮螃蟹,实则是在咀嚼与之相应的历史。“老缺残牙奈蟹何,茶坊博士善调和。点人心不污人手,笑比持螯适口多。”在古诗的映衬下,编入了古人古事,看似随意,实则复盘了家乡的旧时风景。

“人生如同旅行,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看风景或画风景的心情……”《心情的风景》所写的是作者的“心景”,记下了自己所看到的风物,并用很严谨的读史的态度作历史层次的文化“阅读”,使全书颇具底蕴,为读者提供了进入历史与风景的路径。依据柄谷行人的说法,风景是需要发现的,风景背后有着更富有意蕴的“风景”,而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发现风景的存在。眼前的风景与作古的历史从来都不是分离的,两相交织,方能倒映出被风景遮蔽的历史。(原载2017年《社会科学》第五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