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00:00:00 作者:严立钦 来源:今日高邮
在2010年到高邮工作之前,我的早饭都是蛋炒饭。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是上学那会儿爸妈希望我吃得饱饱的,不至于临近中午觉得饿,影响上课效率。父母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而且一做就是十年。由于习惯由来已久,大学四年也是在舍友们惊讶的目光中早饭就吃蛋炒饭,雷打不动。
不曾想到,一碗高邮面,打破了我这多年的习惯。
高邮面,味道独特,什么辅菜都不放,味道却很好。主要是调料酱油是秘制的。高邮面摊极多,且家家人来人往,忙忙碌碌。每个高邮人都有他心中最好吃的那一家。金桥南路有一家鱼汤面最富盛名,熟客都知道他家的鱼是从高邮湖而来,每天四点熬制,至五点开早市。早起上班的人老远便能闻到鱼汤的鲜美,来上一碗,或多要点葱花,或多撒点胡椒粉,一碗鱼汤面就幻化成各人口中最喜欢的味道,开启美好的一天。中市口那儿有家面店,则以“熟料”最令人称奇。他家的面碗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搪瓷碗,每当有客人点上一碗,师傅必是“两倒一抓一放”,倒的是酱油和胡椒粉,抓的是葱花,将装好调料的搪瓷碗放进沸腾的面锅里。当一下子来很多人的时候,面锅里就是挤满的搪瓷碗随着沸水流动,颇为壮观。初次见到的时候,我特别好奇地问师傅为什么要这样,他笑着回答:这叫熟料,这些酱料这么一热,面拌起来更好吃!
我在高邮租住,住所换过几处,而就餐的面店也就随着住所的变迁而更换,却从不曾感到陌生和不适。在那一家吃面的时候,师傅一见我就知道葱花要多点、胡椒不放,煎蛋一只不放盐;在这一家,吃过一次,师傅也就记得,不需我再开口。每个人的吃面习惯,师傅们都是熟透于心,这种记忆力实在让人惊讶和钦佩。当我将这种惊讶和师傅探讨,询问有什么诀窍的时候,师傅嘿嘿一笑:哪有什么诀窍,用点心记下子就行了!
高邮面,价廉物美。在短短的一两分钟里,在熟料的环节里,在熟悉的过程里,在吃面的满足里,会被高邮人的朴实用心所吸引、所融解、所折服。细细想来,高邮人吃面,用的也是情。在面店里,常常会有食客将自己的面让给后面排队的学生,热情招呼着:宝宝你先来,你们上学赶时间。原来,不仅是一碗高邮面破了我多年的早饭习惯,而且是高邮人的人情味滋养了我。就如父母做的蛋炒饭,处处散发着浓浓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