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一趟“梦幻青甘之旅”,让我粗浅领略了西域风情。
飞机落地兰州中川机场,导游小雷就将我们载上大巴驶向西宁。一路上,小雷介绍兰州时总绕不开兰州拉面。兰州牛肉拉面是中国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但国内各地的牛肉面与之相比,无论是色、形、味都大相径庭,其主要原因是各地水土差异而造成牛肉面中各种主、辅料成份发生很大的变化。更有甚者,做兰州拉面的并不是兰州人。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消费者很难吃到真正的兰州牛肉面。而兰州牛肉面主要成功技术的汤料只有在兰州才能达到原汁原味。
说着说着,前面不远处就是一家兰州拉面馆。小雷说:“到西宁还有240公里的路程,大家刚下飞机,有些人可能肚子饿了,如果想尝一尝兰州拉面不妨就此下车,七块钱一碗,不贵且正宗。”导游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命令,大家鱼贯而下。这家面馆装修倒也富丽堂皇,也具民族特色,食客几乎满座。我们等待了约莫十分钟左右,一碗面条呈现在面前。外观比较别致,辣椒红的汤面上飘着碧绿的香菜和蒜苗,几块白萝卜杂于其中,面条光亮透黄,咀嚼起来很有劲道,牛肉丁烂熟。我与爱人又点了三碟小菜,每人十元就品尝到地道的“中国第一面”,很值。
去青海旅游最佳季节为夏季,7月的青海湖边盛开有大片的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绝佳。湖边也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凉爽宜人。西宁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居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依山傍水,夏天平均气温也就17至19摄氏度,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名副其实的“中国夏都”。这里早晚和中午温差特别大,中午站在太阳下是酷夏,立在树荫下立马变成了秋天。“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景是西域地区最好的写照。我们在行程中的穿着也印证了这个特点,虽正值夏季,我们却穿上了羽绒服。
在青海藏区,牛奶通常用来煮奶茶、制酥油和做酸奶。酸奶有一种芳香的气味,不少老年人夏季以酸奶为主食,认为酸奶能使他们益寿延年。在旅游景点,卖酸奶的处处皆有,不贵,但制作水平似乎没有市售成品那么细 。
青海藏区居民只食偶蹄动物,禁食奇蹄类动物。至于栖息在江河湖泊中的鱼类,虽说无蹄无爪,但在传说中它们是属于龙家族的,也不能食用,特别是实行水葬地区。倘若有人竟然敢吃鱼,据说必会招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实行天葬的地方,据说天上飞的禽鸟也不能吃。
因为大块肉要用手抓着吃,所以当地把这种肉叫做“手抓”。吃手抓时一手抓肉一手执刀,把肉片削下来吃。也常常用牙咬住肉,拿起小刀顺着嘴唇把肉割断,大口大口地咀嚼。我们在祁连吃了一次烤全羊,尝试了手执小刀、手抓大肉的豪爽;在水井巷也吃了羊肉串,但发现这里的羊肉没有什么膻味。
青海藏区每年消费大量茶叶,牧民们可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无茶。其茶为砖茶。藏民不分男女老幼对青稞酒都有偏爱。青海藏区饮酒时不摆菜肴、不猜拳行令,而以歌伴酒。我们最后一天入住蒙古包,就受到献哈达、喝青稞酒的礼遇。大家在篝火的映照下度过了愉快的夜晚。
来西宁的第二天,上午游览塔尔寺,下午即出发去青海湖。导游小雷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行驶的公路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的青藏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柏油公路。一路上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也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结队骑车去西藏的驴友,偶尔也会见到匍匐跪拜前行的虔诚佛教徒。车行在青藏公路上,一种莫名的征服感油然而生,但让我敬佩的还是那些不畏艰险的驴友和匍匐跪拜前进的虔诚佛教徒。
出兰州,一路上都是荒山秃岭,据说是因为这一带严重缺水所致。进入青海省,山开始变绿了,也有了河流。返程时进入甘肃张掖境内,看到公路两边都是参天耸立的瘦身树木,一棵紧挨着一棵,像哨兵一样傲然挺立,我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这不正是茅盾先生《白杨礼赞》里所描述的白杨树吗?!
虽说青藏高原、西北高坡已远离了我的视野,然而那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仍在我头脑里萦绕。